回收故事

二级分类:

如何阻止近视“大流行”?

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5月29日刊发题为《近视流行病正席卷全球,这样做可以阻止》的文章,作者是埃莉·多尔金。摘编如下:

新冠疫情不仅重塑了儿童的学习方法和对世界的看法,还改变了他们眼球的形状。

近视快速增长

随着现实中的教室和操场被虚拟会议和数字设备所取代,儿童聚焦于屏幕和其他近距离物体上的时间大幅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急剧减少。这种转变导致儿童解剖学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眼球前后径即眼轴变长以更好地适应近距离视觉任务。

从欧洲到亚洲,一份又一份研究都记录到这种变化。中国香港的一项分析报告称,与疫情前相比,六岁儿童眼球病理性拉伸的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

眼轴的变长改善了近距离图像在视网膜上的清晰度,但这也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导致近视。虽然矫正视力的眼镜通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让孩子们能够看到黑板或者远处的文字,但严重的近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青光眼甚至永久性失明。

近视的发病率在疫情前就已快速增长。大约10年前广泛引用的预测显示,到本世纪中叶,近视将影响全球一半的人口,即在不到40年内发病率翻倍。印度阿拉温德眼科医院的儿科眼科医生妮兰·帕瓦尔表示,如今,这些令人担忧的预测似乎过于保守。她说:“我认为不是两倍,而是三倍。”

研究指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来遏制这一趋势:在儿童时期增加更多的户外活动,因为眼睛结构的变化最有可能发生在这个时期。

来自东亚的随机试验显示,每天增加约一小时的户外休息时间可以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病率。但在一些强调学业成就的社会或安全绿色空间有限的城市,坚持执行却很困难。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将户外环境引入室内的方法,例如玻璃教室、特殊照明设备、以自然为主题的墙纸和发光眼镜等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不需要改变儿童行为、教育系统或育儿技巧。他们还在探索其他基于光线和药物的干预方法。

其中一些方法显示出了不错的前景,但在测试时还存在一个障碍:研究人员还没有完全理解接触户外如何帮助防止近视。临床试验仍处于初期阶段,许多动物研究结果也没有明确结论。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验光师克里斯蒂娜·怀尔德索特表示,更深入地了解将有助于科学家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法。她说:“因为一旦我们了解到关键特征,我们就可以将部分方法拿到室内实施。”

防止眼轴过长

在眼球发育的过程中,它会不断根据特定的视觉线索微调其形状。如果这些线索表明眼轴太短,它就会拉伸以使物体清晰。相反,如果眼轴变得太长,它将接收到“停止”信号,这对于预防近视至关重要。

这些停止信号的来源在近视研究界一直是个充满争论的话题。对猴子、树鼩和鸡等常见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眼球后部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很可能是一个触发因素。这种神经递质据说在阳光照射的高环境光水平下会增加。

但另一种理论认为,接触户外的保护益处可能与光线关系不大,更多地与视网膜在不同视觉环境中经历的模糊模式相关。

户外的视觉景观丰富多样,通常需要较远的距离才能看全这些景观元素,这样就使得大量细节融合成一个更统一的图像。都柏林爱尔兰眼科研究中心的儿科眼科医生伊恩·弗利特克罗夫特认为,这种焦点的统一告诉眼轴停止拉长。他说:“一个有效的停止信号是整个视网膜看到一个清晰的图像。”

相比之下,室内空间充满了距离不等的混乱物体,四周是缺乏细节的平坦墙壁。这种情况需要不断调整焦点。根据弗利特克罗夫特的说法,这使得视网膜无法获得调节健康眼球生长所需的停止信号。

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享受明亮的阳光,还可以在开阔的空间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此外还能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健康状况。然而,只有少数地方做到了鼓励儿童增加户外时间。

2010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共卫生官员推出了一个名为“天天120”的项目,鼓励学生每天至少进行两小时的户外活动。这个项目被普遍认为成功遏制了该地区近视率的快速增长。

根据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视网膜外科医生吴佩昌整理的数据,尽管疫情期间台湾地区的近视病例略有增加,但与东亚其他地区观察到的增长幅度相比要小得多。此外,户外活动似乎并没有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或科学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人来说,意思很明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近视研究员伊恩·摩根表示,在推动增加户外活动方面,推广此类措施似乎是可行且能够成功的。

许多眼科专家也在寻找在室内模拟户外益处的解决方案。许多策略聚焦于光。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东北地区中小学教室里安装更亮的灯具以及升级的黑板灯可以显著降低近视发病率,从10%降至仅4%。其他方法则聚焦于在教学环境中引入更多自然光,使用玻璃和钢材打造“明亮教室”。

光疗干预措施

另一种方法是把光直接送入眼球,不过研究人员对哪种波长的光线最有益以及背后的原因存在分歧。

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试点研究,使用发射蓝绿光的专门“光疗”眼镜。尽管这些眼镜是作为缓解时差和提高睡眠质量来营销的,但它们也显示出在改善近视方面的初步潜力,能够引起与降低近视风险相关的某些眼部测量指标的短暂改变。

柏林的医疗器械企业多巴视力公司正在试验一款虚拟现实头盔,向“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连接的点——输送短波长的蓝光。这种疗法在兔子的眼睛中引发多巴胺水平的显著上升。欧洲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其中孩子们在玩电子游戏时佩戴这些头盔。

然而,世界各地最受关注的光疗干预措施集中在可见光谱另一端的波长上。这种被称为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的方法将低强度、长波长的激光直接照射到人眼中。人们认为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强眼球的血液流动来实现的——这一机制与能够促进多巴胺分泌的自然阳光暴露完全不同。

来自中国的试验数据也显示了这种疗法在控制和预防近视方面的前景。在上海的十所小学进行的为期一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高近视风险儿童每天接受两次、每次三分钟的红光疗法,每周五天,其近视的可能性只有没接受疗法的儿童的一半。香港理工大学的眼科医生何明光是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之一。他说:“如果我们采取红光干预,近视的患病率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降低。”

但是,近视专家对红光疗法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担忧。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验光学院的视觉科学家莉萨·奥斯特林表示,该疗法可能具有引起眼部热损伤的潜在风险。

但赞成者认为这种疗法是安全的。对新加坡学龄前儿童和香港小学生进行的试验即将开始。

还有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预防措施:一种叫作阿托品的药物。与一些光疗方法类似,这种治疗也针对多巴胺。去年,香港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含有阿托品的眼药水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率。这种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帮助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且一般副作用很小。不过,对于一种预防性治疗,即使是轻微的耐受性问题也可能超过某些人的接受范围。

模拟户外环境

与此同时,在中国云南省小学生中开展的研究指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模拟户外环境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光线,而是通过重新创造自然的视觉环境来促进视网膜聚焦。

中国长沙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领导下的一个团队,在丽江市的9个教室中采用了订制壁纸,复制出大自然公园的视觉复杂性和空间特性,包括树木、跳跃的狗、拍打着翅膀的麻雀和几只蝴蝶。天花板被涂成蓝天的样子,有白云、成群的海鸥、飘动的气球和风筝。蓝卫忠说:“我只是尽量让它变得有趣。”

蓝卫忠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三亚举行的世界近视眼大会上展示尚未发表的研究。他和同事们发现,在这些“户外场景教室”里上过一年学的孩子们眼轴的拉伸长度要比在标准白色墙壁教室里学习的孩子们短得多。他还表示,这种方法实施起来也很容易,表明“光线并不是接触户外有益视力的唯一原因”。

随着有越来越多干预措施的证据出现,研究人员面临优先选择哪种方法的问题。他们也可以选择一种已知的非临床选项,既廉价又有效:鼓励更多的户外时间。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卫生经济学家凯文·弗里克表示,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官员需要决定是将资源花在模拟户外环境上,还是选择一条更简单的道路,找到能够鼓励孩子们外出的有效方式。

弗里克说,“社会面临着一个根本的抉择”,而孩子们的视力健康就取决于如何做出这个抉择。(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