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港媒:日本言行不一加剧地区危险


香港《点心日报》11月24日文章,原题:日本空洞的对话表态掩盖了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局势升级行为  日本宣称愿与中国进行对话,这种表态已成为惯用说辞,表面上是为迎合国际舆论,实则空洞无物。近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等高官声称东京对台海问题的政策保持不变,寻求与北京进行沟通。这种言行不一正在加剧地区危险。

东京的策略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混淆视听。日本政府将高市的言论描述为假设性的,回避了日本正图谋介入台海局势这一显而易见的暗示。这令东京得以逃避责任,同时在国际社会上混淆视听。其次是作秀式接触。日本官员大谈各种沟通渠道和会晤,却避而不谈真正能缓和局势的关键一步:公开收回高市的言论,并毫不含糊地重申台湾是中国内政——这点在战后文件和长期公报中均有明确规定。最后是颠倒黑白。东京一方面在推进部署和强化姿态,一方面让北京保持克制,将中国的反制措施描述为过度。这在外交上相当于点燃导火索并指责对方。

日本言行不一极其危险,因为安全环境本已脆弱。高市的言论以及日本更广泛的政策转变——增加防卫开支、谈论进攻能力、在与那国岛部署导弹——表明,日本的战略正偏离战后格局和宪法原则。中方已明确表明立场,强调制约日本战后行为的历史性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后续的双边政治文件——对台湾的地位没有任何模糊之处。这些是承诺,而非古董,共同构成了支撑东北亚近70年相对和平的法律和政治架构。中国要求日本撤回相关言论,是为维护既定框架的必要步骤,而非谈判策略。

所谓日本立场未变的观点与日本的行为模式相互矛盾。日本所谓政策连续性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精心炮制的公关手段,旨在安抚盟友和媒体,同时暗中推进军事行动。正因如此,反复提及“对话”缺乏可信度,回避根本问题的对话注定陷入死胡同。日本的强硬立场可能引发与中方针锋相对,这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安全代价。目前,双边关系已出现降温迹象:文化交流活动被推迟,海鲜进口限制措施重新实施,旅行警告发布,定期航班减少……旅游业和企业信心都面临严峻考验。

中方并未穷尽所有手段。与此同时,北京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同时坚持战后框架下的前提条件,日本要承认错误、撤回挑衅言论并重申对两国关系基础的承诺。北京释放的信号表明中方珍视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取得的成果,倾向于和平合作,但绝不会以默许主权受到侵犯为代价。这一立场既符合中国对国际法的解读,也符合中方对日本1945年后所作历史承诺的理解。负责任的解决之道是,东京应在谈及对话的同时,采取实际行动来恢复信任。

尽管如今中国经济规模远超日本,但北京方面并未采取强制性霸权主义手段。相反,中方强调维护战后格局和合作共赢。对话可以富有成效,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尊重承诺和愿意纠正错误方向的基础上。日本当前强硬的言辞、前沿的部署以及精心打造的公关手段构成一种易引发冲突的组合。     

若东京想要和平,就必须在真正重要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而不是在为镜头去精心炮制口号。(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