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商人:我们更应进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乌干达《每日观察报》网站11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向我们出售商品,要是我们转而学习中国人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会怎么样呢? 有人曾对我说,游历欧洲,所见是过往的缩影;探访中国,所见是未来的图景。亲身经历后便会发现,这话所言非虚。最近我到访了中国广州,这座城市整洁有序、节奏明快,处处充满机遇。但让这座城市焕发活力的,并非林立的高楼或鳞次栉比的商铺,而是历经多年积淀形成的规划布局、严谨纪律与精心组织。
广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即便是小商户也有着极强的纪律性:准时开门营业、订单严格按约定标准准备、包装规整有序、账目记录详实。这种“一致性”构筑起了信任的基石。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主动跟进客户的积极性。每一位我留下联系方式的商家,都会通过电话或信息跟进,进行产品推介。这让我领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乌干达人富有创业精神,但在文化层面,我们往往对推销行为较为含蓄。然而在商业领域,沉默就意味着失去客户。乌干达可以从能够掌控的领域着手,在企业内部培养能推动发展的良好习惯。即便在大型体系完善之前,客户服务的稳定性、及时的客户跟进、更优质的包装以及规范的账目管理,也能显著提升乌干达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当中国致力于某件事时,必会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底。中国在打造市场时,会配套建设仓库、物流、线上系统并提供融资支持。在广州,一个市场会与物流、数字平台及银行紧密联动。这恰恰体现了乌干达本土企业常难以践行的商业准则:整合协作降低成本,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高效运转加速商品流通并开拓更大市场。当体系运转顺畅时,即便是小型经营者也能实现成长,因为他们无需独自承担所有压力。
我们前往中国是为了采购,或许现在也是时候为了学习战略思维而启程。如此,我们带回的将不仅是商品,更是能帮助乌干达企业与国家从潜在优势转化为切实、稳步发展的思路。(作者约书亚·马祖恩是乌干达企业家,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