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媒体:能源的未来是太阳能,而且它说普通话
巴西“红色”新闻网11月11日文章,原题:能源的未来是太阳能,而且它说普通话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887吉瓦,超过欧洲和美国的总和。中国能源革命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去年,该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合计1826太瓦时,同比增长27%。这是英国媒体最新一篇报道中的内容。
这种变革的规模使中国跻身于一个新的超级大国类别——不再以军事实力来衡量,而是以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清洁能源的能力来衡量。
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大规模生产重新定义了全球市场。中国的进步源于工业规模、效率和成本不断降低的综合作用。世界各国尚未实现经济脱碳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这正是中国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正以比任何替代方案都更低的价格,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
这种扩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的内部需求刺激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这降低了成本并加速了绿色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低廉的价格和创新的技术也巩固了中国的领先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60%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都来自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出口其绿色技术。2024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的销售上获得的收益,超过了美国在化石燃料方面的收益。发展中国家正成为中国绿色技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太阳能成本的下降已经改变了巴基斯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屋顶面貌,使得电力供应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的发展如今是全球脱碳的主要动力。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大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使其他国家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凭借这一能力,中国自签署《巴黎协定》以来,已基本超额完成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范围内作出的大部分承诺。
中国引领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或许无法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但这是避免气候危机最严重影响的最大希望。
随着清洁能源的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且供应充足,中国不仅有望实现自身经济转型,还将重新定义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国际能源署称,世界需要中国所提供的东西,而且必须学会与这个新兴太阳能超级大国共存。(作者塞萨尔·泽维尔,肖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