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西班牙学者:读了《白蛇传》,更厌倦西方对华偏执


西班牙“公众”新闻网11月9日文章,原题:来自中国:理念、未来与一条白蛇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正身处中国东部美丽的杭州。西湖在中国文化中极具神话色彩,承载着《白蛇传》的传说。我受邀来华参加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很久以来我就想写写中国,西方媒体对这个国家要么视而不见(仿佛中国不是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要么只传播负面、虚假或歪曲的新闻,这不是在侮辱中国人,而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这是一个正在改变世界的国家,但“别跟他们谈,他们不一样……”那些向我们如此灌输的人让我想起《白蛇传》中邪恶的和尚。望着西湖我不禁思索:为何不同的人不能相爱?为何不同文化不能对话?我认为与中国的对话远未完成,相互学习与合作(这些词在中国的研讨会上频繁听到)是对抗那些偏执“和尚”的良方。

西方深陷“当下主义”,未来被描绘成令人畏惧的风险甚至威胁。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对未来的态度让我格外触动:他们始终将未来视为积极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生活而努力实现的目标。构成他们未来想象的关键词是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发展与合作。

一位年轻的中国研究人员带我游览繁华都市时说,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已发生显著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欧美。过去十年国家的发展让他们觉得中国更先进。出国旅行的人会对欧洲的基础设施如此陈旧或美国的巨大不平等感到惊讶。对他们来说中国很“酷”: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普及的先进技术、安全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在这里,人们乐观地谈论未来,仿佛这是日常对话中理所当然的部分。

在浙江大学参加过一场研讨会后,我毫不怀疑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对高校的巨大投入。一位教授告诉我,20年前他们学校连空调都没有,如今已是世界排名第49位的大学。这座城市有多个科技枢纽,科技平台在其中“孵化”。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创新生态系统”,即打破学科、部门甚至国家之间壁垒的理念。他们知道数字技术可能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造新的现代化范式。

中国有许多特大城市,给我的感觉却很安静,这归功于电动汽车的普及。我几乎想起诉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因为他们阻碍电动汽车发展、阻碍我们购买中国电动汽车,让我们的城市充斥庞大、昂贵、低效且污染严重的汽车。

从中国的视角观察,多边主义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而来自古老欧洲的我缺少这种乐观情绪。亲身感受过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壮丽自然风光后,我觉得西班牙和欧洲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对中国的真实面貌,知之甚少。(作者玛尔加·费雷是“变革!欧洲”联合主席,李迅典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