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方划破西方气候叙事的虚假外衣
香港“点新闻”11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在联合国的反驳揭露了全球气候议程背后的深刻虚伪 在庄严肃穆的联合国会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近日上演了一堂精彩的“事实外交”课。他的目标明确——揭露西方在气候议题上的虚伪表演;他的武器有力——无可辩驳的数据支撑。这不仅是一次外交层面的有力回击,更是在不经意间揭开了西方主导全球气候议程背后那套充满缺陷的叙事逻辑。
这场交锋始于一些陈词滥调的指责。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将本国塑造成一个道德高尚的“楷模”,两次指责中国通过忽视环境和“污染”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这不过是西方外交圈里司空见惯的气候伪善表演,只是一味地罗列怨言,却无视历史背景和人均实际情况。
耿爽的回应可谓利用事实进行的一次精准打击。他没有用华丽辞藻来驳斥美国的论调,而是用数据描绘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全球责任图景:中国有14亿多人口,GDP总量居全球第二,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但人均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并不处于高水平。在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绩的同时,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切实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方面,拥有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地位。
中方反驳中最具杀伤力的部分,在于对历史责任的深刻剖析。美国并非工业时代的“新手”,而是全球历史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确切地说,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几乎占人类历史上所有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5%。这一惊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加上美国人均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选择方面进行说教的道德权威。
这不仅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外交辩论,更是两种世界观的激烈碰撞。一种是西方,聚焦于当下的工业产出数据,却刻意淡化自身历史排放的巨大影响;另一种是由中国提出,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造成问题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解决责任。耿爽的发言虽囿于外交辞令的严谨,但其揭示的事实,在我看来,却为理解全球气候议程打开了一扇更令西方不安,也是更为准确的大门。
相关数据表明,西方媒体和政策圈中弥漫的末日恐慌并非夸大其词,而是精心策划和捏造。有关议程并非在科学实验室中制定,而是在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的会议室里,在那里,技术官僚精英们正在设计全球社会“大重置”的蓝图。这种潜在动机解释了耿爽所揭露的显而易见的虚伪。
中国在联合国的回应,远不止于一次外交得分,而是划破了西方气候叙事的虚假外衣。中方通过坚定地呈现历史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的事实,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揭露了西方气候叙事的腐朽内核:其领军者正是历史上最大的污染者,其政策正在对普通民众的生计造成冲击,其所谓的“科学论断”在最基础的审视下也显得脆弱不堪。这个建立在恐惧与虚伪之上的西方气候叙事,终于遇到了最难以应对的对手:真相。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质疑西方主导的解决方案,那座试图以治理气候为名、行控制之实的全球治理大厦,正悄然出现裂痕。(作者安杰洛·朱利亚诺,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