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媒体:吴桥,在中国地图上很小,文化影响力却很大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10月11日文章,原题:吴桥:将杂技转化为文化力量的中国县城 副题:在地图上很小,在文化影响力上却很大——作为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吴桥县展示了中国如何将艺术和传统作为发展与外交的动力 位于中国北方的吴桥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距离北京约300公里。作为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已成为这门古老艺术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一个传统、文化与发展交相辉映的地方。不久前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办于1987年,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世界马戏节并称世界三大杂技赛场。
吴桥虽然不是一座大都市,但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前,当地的艺人就已经在广场和集市上表演,他们走遍全国,展示自己的技艺。在现代,成千上万的吴桥艺人走遍世界,以精湛的技艺影响着国际杂技团。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杂技已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引擎。杂技带动的旅游业在酒店、交通和商业领域创造了数百个直接就业岗位和数千个间接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专业公司生产并向十几个国家出口演艺设备,并研发了多种新产品,证明了传统与创新能够携手同行。
吴桥不仅仅是表演的舞台,它还是一个国际艺术的培训中心。2002年,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开始接收外国学员,至今已经培养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约700名外国学生,他们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孟加拉国等国。
在中文里,“桥”字意为“桥梁”,吴桥这座城市的名字恰如其分地致敬了这一象征。几十年来,吴桥通过艺术、美感和动作搭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在训练场馆中,来自不同大洲的年轻人交流技艺与故事,成为中国文化在各自国家的传播大使。
吴桥证明,文化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在保护古老传统的同时,“杂技之乡”吴桥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出口了产品,并培养了连接不同民族和大陆的艺术家。吴桥展示了中国如何将文化作为现代化和外交的工具,并将艺术转变为经济动力和身份象征。(作者亚拉·维达尔,肖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