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美国步履蹒跚,中国一路领先”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3日发表题为《美国步履蹒跚,中国一路领先》的文章,文章编译如下:
在美国双倍押注其越来越怪异的保护主义(威胁对外国制作的影片征收100%的关税)之际,中国近日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是自由贸易倡导者一直在追求的重大让步。美国对非洲和亚洲的贫困国家征收造成严重损害的关税,而中国则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朱利安·格维尔茨和杰弗里·普雷斯科特最近在《外交》双月刊上撰文指出,北京已经从被动防御转向更具战略性的姿态。在华盛顿让朋友和敌人忙于应对其关税和侮辱之际,中国将自己展现为一个政策可以预测且具有连贯性的严肃认真的国家。
最具重要意义的竞技场是技术,中国已经在几个领域遥遥领先。在从光伏板到电池再到电动汽车的绿色技术领域,北京现在具有压倒性优势。北京向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提供了光伏电站、电池工厂和电动巴士,这些可以起到地缘政治杠杆作用。彭博新闻社追踪了13项关键技术并发现中国目前在5项技术上处于领先,在7项技术上正快速追赶。
但在一个领域里,华盛顿仍然认为它拥有无敌的优势:人工智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Anthropic和谷歌等美国企业主导着通用人工智能的狂热竞赛——尽管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目标,而且也不清楚赢得这场竞赛意味着什么。
但中国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与美国明显不同。北京没有追逐通用人工智能,而是强调在其目前的发展水平上应用人工智能。它设法将人工智能嵌入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物流、监控、智慧城市、医疗、无人机和机器人。这种策略能够确保人工智能迅速带来真正的经济转变和回报,提高生产效率并让这种新技术融入日常生活。
中国也选择了不同的应用模式。许多美国企业把它们的前沿模型锁在专利墙后,但中国企业却发布很容易改造和部署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最著名的是DeepSeek(深度求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现在拥抱开放性技术平台,而美国则偏爱封闭性平台。这种策略有可能让中国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标准,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渴求廉价的可定制工具。面向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技术界面很可能是中国的,而不是美国的。
中国的技术策略之所以格外强大,是因为它的跨领域融合。它不只打造人工智能模型,还把这些模型植入硬件、基础设施和城市。想想机器人吧。中国企业正在生产人形和四足机器人,安装了丰富的传感器阵列,让它们可以在真实环境里“看到”并“思考”。去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几乎达到美国的9倍。
或者以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为例。中国正在打造它所说的“低空经济”,为自主飞行器开辟城市空域。在深圳,无人机已经在投递包裹;在广州,亿航智能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开始载客。融合再次体现出优势:传感器、人工智能、硬件和管理规定协调一致以打造变革性技术。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给基础科学和技术的拨款被削减,美国最好的大学遭到围攻,政府陷入打击哈佛大学(按照许多标准衡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研究型大学)的战争,华盛顿政府正面对关门危机……(编译/杨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