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英学者:四大全球倡议备受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9月2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的全球倡议代表了联合国所需的改革  9月23日,当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时,联合国宽敞的大会厅内再次上演人们熟悉的景象: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登台演讲,外交官们奋笔疾书记录,全球媒体逐字逐句解析演讲内容。

当演讲者颂扬合作时,联合国总部玻璃幕墙外的世界似乎被战争、不平等、猜疑,尤其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加沙浩劫所吞噬。

主持开幕式的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告诫称,联合国正处于“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除加沙问题外,本届联大也在努力应对因制裁和冲突而加剧的气候危机和粮食不安全问题。然而,在这一点上,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再次面临尖锐分歧。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1971年至2021年期间,西方单边制裁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可能夺走多达3800万人的生命。制裁惩罚了普通民众,同时固化了西方的主导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备受关注。中国围绕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和全球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理念。每一种倡议都旨在解决西方主导的秩序所暴露的问题。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侧重于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南南合作。这与建立在附加政治条件基础上的援助体系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即一国安全不应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该倡议可被视为对北约干预行动和单边战争的回应。

然后是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最后,全球治理倡议寻求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以反映跨大西洋轴心以外的人口和经济现实。

批评人士可能会将这些举措视为中国打造自身形象的“品牌推广”活动,然而,中国的倡议确实有助于制衡一个(西方主导的)体系——口头上高喊“人权”、在实践中却践踏“人权”。

如果联合国真的站在十字路口,那么它正面临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一条道路是西方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其特征是制裁、战争和在维护人权方面保持口惠而实不至的作派。另一条道路通向多极化。

如果联合国不能调和其最强大会员国的虚伪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当诉求,那么该机构存在的现实意义就会日渐衰微。

加沙悲剧凸显个中利害关系。如果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组织都无法阻止对平民的屠杀,甚至不能约束那些供应炸弹和炮弹的国家,还能奢望开展气候合作、数字治理或消除饥饿行动吗? 

成立80周年的联合国已经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不愿直面其沆瀣一气行径的西方和一个正在寻找替代方案的全球南方国家。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许多演讲,然而,世界记住的不是他们说过什么,而是他们做了什么。目前,我们所做的还太少。(作者阿德里尔·卡森塔是英国政治风险分析师,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