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转型委:中国六大战略经验值得学
印度The Federal网站9月23日文章,原题:印度制造应向中国制造学习什么 印度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转型委”)近日发布一份报告,分析了中国相关计划在引领技术创新和突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功,并列举了可供印度借鉴的六大“战略经验”。
这份报告首先对比了印中两国研发体系在“规模、重点和整合”方面存在的差异。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约为2.7%,印度的这一比值仅为0.7%。中国更注重“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型研究”,印度的重点是“商业拨款较少的基础研究”。中国更专注于研究“构建未来技术领导地位基础的战略产业”,印度的研发领域则“分散在多个行业”。中国设立了数十个国家实验室,作为“解决复杂技术挑战”的综合研究基地;印度在这方面乏善可陈。
此外,中国积极推行“三螺旋理论”,通过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三方间的有效配合,促进从研究到应用的快速转化;印度的产学研体系尚欠火候,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结构性途径较少”。
国家转型委在报告中列举了中国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取得的创新和突破,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量子计算、半导体、太空探索、高速铁路、先进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报告还总结了中国的四个显著变化:截至2024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全世界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编者注);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信设备领域“占据了全球领导地位”;中国已经“大幅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中国在战略产业方面已经建立了全面的供应链。
报告列举了印度应向中国学习的六项战略经验:规划战略重点行业的商业发展路线;大幅增强研发投入;整合创新生态系统;相关计划的落实和评测;政策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严格的问责制度。
该报告总结称,中国的相关计划在打造大型工业部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成功创造了“反向依赖”(世界依赖中国生产)。这种反向依赖已从中低技术行业蔓延至电动汽车、太阳能和电信等高科技行业,并重塑了从清洁技术到机器人等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除此之外,跨行业技术成果的叠加可以说创造了一种“强化效应”,这将在未来几年增强中国的进步及其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主导地位。(作者普拉桑纳·莫汉蒂,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