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中国创新环境“震惊”瑞士企业家
瑞士PME网9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创新冠军和庞大的市场 中国持续提供巨大的多样化潜力,仍处于所有未来科技的前沿。对瑞士医疗设备巨头Ypsomed(医沛生)公司来说,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高管决定,在华建造一座超级现代工厂。医沛生中国区总监雷托·费尔伯说:“3年前,我们还不知道有哪些中国竞争对手。如今已经有30多家了。现在回头看看,我认为我们当初应该走得更快些。”
由大约20名企业家组成的瑞士沃州经济代表团造访中国后发现,这里惊人的创新能力和速度,已打破过去那种廉价的刻板印象。代表团在中国的行程为期一周,从上海到深圳,途中还经过常州和南京,目的是探索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并说服中国企业前往沃州。
这些访华的瑞士企业高管组成一个多元化群体,关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科技、IT服务和农业设备领域,其中一些人是为了与潜在合作伙伴建立具体联系,另一些人则是为获得沉浸式的战略思考。总之,每个人都收获了一连串惊喜。
位于上海的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巨头之一远景科技集团给代表团带来“第一场震撼”。中国新装光伏电池和风力涡轮机容量世界领先,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瑞士供应商创造了新机会,一家来自瑞士纳沙泰尔州、从事表面处理的小型企业,就与远景集团展开了合作。
当客人们抵达中国特大城市时,也会注意到这里对生态转型的承诺——我在上海市中心慢跑时,突然意识到空气似乎是清洁的。尽管交通繁忙,但城市里有一种奇怪的寂静感。燃油车不太能看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汽车和电瓶车,以及成群结队的共享单车。
中国还打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铁网络,其准时性足以让瑞士联邦铁路公司嫉妒。我们坐上一列开往常州的高铁,距离上海仅需约1小时车程,这座城市拥有约530万居民,是个未来建筑中心,展示了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投资。瑞士博斯特集团下属的常州分公司从事软包装行业,向食品和制药企业销售机器,同时也有本地研发,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用其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在中国、为中国”。该集团上世纪90年代进驻中国,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但随着新竞争对手的出现,中国市场发生变化,这些竞争对手价格更便宜,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博斯特不得不迅速适应这种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为机器人、嵌入式人工智能、医疗系统、物联网、农业 4.0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从最初的草图一直到大规模量产”,是这里许多企业的口号。想要24小时内拿到样件?没问题,你会拿到的。该地区拥有众多随时准备接手的中小型企业。对瑞士沃州经济代表团成员来说,这又是一个惊喜。
在行程总结中,一名代表团成员的看法很具普遍性:“若我们不想掉队,就需要真正的产业政策。中国人坚信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无疑,越来越多中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将走向国际。汉易商务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尼古拉斯·穆西将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中国冲击”。(作者阿兰·让内特,董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