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马媒:对华关税会让西方遭受重伤


马来西亚Twentytwo13网站9月8日文章,原题:关税陷阱:为何美国的保护主义策略只会让中国加强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军地位  关税幽灵再次困扰全球经济。在强烈的经济焦虑和政治怀旧情绪驱使下,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对几乎每个国家的输美商品都加征高额关税,并幻想着美国“锈带”再现烟囱林立的繁荣景象。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许多人认为这是孤注一掷的尝试,旨在重新夺回美国曾经享有的制造业霸主地位,如今特朗普政府认为该地位已拱手让给东方——主要是中国。

然而,经济学家警告称:这条路行不通。因为过去三十年来不仅发生了制造业岗位大转移,而且还在中国形成一个如此庞大完整的先进工业生态系统,以至于对西方来说,关税非但不是战略利器,还是一种自作自受的伤害。

中国实施高瞻远瞩的长期战略,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厂。这是历经几十年才能实现的成就。其他国家要想在这方面赶超中国绝非易事。曾经被称为模仿者的中国已经不再模仿,而是正在持续创新。如今中国的优势不仅在于一家又一家的工厂,而是在于工业集群。深圳不只是电子产品制造中心,还成为一个庞大完整的产业集群,即便在一个产业园区里都有大量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样机实验室和物流枢纽。这种“集聚经济”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效率和速度。

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巨大的内部需求使制造商能在中国实现在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规模经济,从而将单位成本降低到生产商在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即使施加关税保护也是如此。当全球需求发生波动时,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还提供缓冲空间。加征关税可能会略微提高中国输美商品的售价,但对削弱中国的规模优势来说几乎不现实。

当西方对产业政策争论不休时,中国正心无旁骛地实施产业政策。国家支持开展的大规模研发投资和战略收购,将中国企业推向关键技术的最前沿。5G领域的华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比亚迪、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这些中国企业都不是低成本模仿者,而是开展创新和提升效率的全球领军者。关税可能稍微减缓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但也促使它们向其他地区拓展业务,从而深化其全球影响力。

中国不仅正在向世界出口商品和服务,而且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世界融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将当地经济融入中国供应链。当美国竖起关税壁垒时,中国正在架设桥梁,巩固自身作为全球制造网络核心枢纽的地位。

美国的关税伎俩并非大胆战略,而是拒绝直面现实的症状。中国赢得制造业桂冠是通过系统性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关税是对抗这种完善体系的“钝器”,更有可能对西方而非中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西方没有崩溃,但由于拒绝放弃条件反射式的保护主义打地鼠游戏,西方无法实现由连贯政策和投资驱动的工业愿景,这种现实确保中国仍将继续保持制造业主导地位,而且有可能更上一层楼。走向胜利需要修路而非设置路障。是时候告别一厢情愿的幻想了。(作者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是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教授,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