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方四大倡议具有影响力吸引力
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东方经济论坛接受卫星社采访时说,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非常重要。
他说:“实际上,这是在我们所处时期出现的非常重要的倡议之一。”
佩斯科夫说,全球治理倡议是对话的开端。
另据巴西247新闻网9月4日报道,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4日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阿莫林表示,巴西有兴趣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阿莫林与王毅讨论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阿莫林表示:“全球治理倡议付诸实践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正是我们所捍卫的。”
此外,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关贾9月6日在肯尼亚《民族报》网站9月6日撰文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的画面在全球产生巨大反响。
文章说,这次阅兵纪念的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它标志着百年屈辱的终结,并使中国在1949年后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在地区层面,这次阅兵纪念了中国在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抵抗日本帝国主义野心的胜利;在全球层面,阅兵纪念了同盟国对轴心国的胜利。
文章指出,在法西斯被击败后,全球南方反对西方霸权的斗争仍未结束。
文章认为,阅兵将中国的抗日战争牢牢置于人类集体战胜法西斯这一叙事的核心。以欧洲为中心的叙事更加突出其他大国的作用,抹去了中国为胜利所作出的贡献和巨大牺牲。中国的阅兵挑战了这种充满偏见、沉默和曲解的歪曲叙事。中国是第一个抵抗法西斯入侵的国家。然而,以欧洲为中心的叙事将战争缩减为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这6年时间。
文章指出,这种叙事也忽视了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时非洲的抵抗。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袭击中国东北。
以欧洲为中心的叙事将中国描绘成“被同盟国拯救”。事实是,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在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中牵制了大量日军。
文章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同盟国赢得关键的准备和作战时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中国人民不仅拯救了自己的国家,也为拯救世界作出贡献。
战后,中国还支持全球南方国家打破殖民主义枷锁。反法西斯战争激发了各国争取自由的斗争,加速了殖民主义的崩溃和全球政治格局中新国家的崛起。
文章说,2025年也是作为全球和平与稳定基石的联合国成立80周年。但单边制裁、霸权主义、违反《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做法以及反全球化趋势削弱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破坏了国际秩序。联合国已成为基于全球多边主义、所有国家和人类文明平等等理想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支柱,但多边主义正受到挑战,世界正经历严重的治理赤字。全球南方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文章指出,中国已决定采取行动加强全球治理,促进和平与发展。9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一新倡议旨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倡议,旨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并维护世界和平。
文章认为,这些倡议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它们已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编译/卿松竹 刘晓燕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