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述评:中国携手上合国家“编码未来”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9月3日刊登题为《用中文编码未来?》的文章,作者是郑怡伦。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天津的一所职业学院正在展示一个面向未来的图景:出现一个由华为昇腾芯片驱动、完全用汉字编程的工厂自动化模型。
忘掉Python、Java或C语言吧。天津这所学院中的这套系统完全跳过拉丁字母,也无需英伟达公司的芯片。
这场以中国为中心的演示,是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官方组织的参观活动的一部分。参会国家大多处于美国势力圈子之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天津出席史上规模最大的上合组织峰会,并与二十多位来访领导人会谈。官方通报显示,这些会谈不仅强调经济合作,也强调在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深化伙伴关系。
从电动汽车到工业机器人,再到人工智能,得益于国家政策和激烈的国内竞争,中国企业已经缩小与西方竞争对手的差距,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超越。
“你看到二十多位外国领导人齐聚中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想与习主席面对面交流,二是与中国深化合作有巨大的经济红利。”美国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杰里米·詹(音)日前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亚洲财经论谈》栏目中说。
这些国家“并不希望出现一个以北京和华盛顿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杰里米·詹说,“他们希望的是多极化,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权。”
以里海沿岸的阿塞拜疆为例,该国非常渴望与中国做生意。在中方发布的会晤通报中,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重申支持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签署了人工智能合作文件。
阿塞拜疆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希克梅特·哈吉耶夫在峰会间隙对记者说,阿利耶夫随后还将“密集会见”多家中国大型能源和通信企业负责人。讨论的合作包括“投资和技术共享”。
“几十年来,北京一直在努力建立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职业教育项目鲁班工坊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美国咨询公司战略风险公司创始人艾萨克·斯通·菲什说。
随着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出口,中国也在通过鲁班工坊向全球提供培训,其中一个鲁班工坊项目就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运营。这所学院基于华为技术的工厂自动化模型,目前可能更多是象征意义,而非当下工厂的现实情况。但它确实体现在中国和外国学生的课程内容里。
据校方介绍,未来几周将迎来12名埃及学生,今年早些时候已有来自乌干达的一批学生。
2021年,中方宣布用三年时间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所鲁班工坊。今年9月1日,中国表示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
中国的雄心并不止于职业教育层面。
中方表示,从明年开始,在现有基础上将上海合作组织专项奖学金名额翻一番,实施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此外,还将成立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中国还在东部省份山东建设了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与成员国开展贸易和产业发展合作。
在上合组织峰会闭幕时发布的《天津宣言》中,成员国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合作,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美人工智能竞赛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果这些职业培训工坊不仅仅停留在展示层面,将令北京在技术驱动的未来中占得先机。(编译/郭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