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救了他的命”——《东极岛》幕后的真实英雄事迹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2日刊发艾玛·琼斯题为《“中国渔民救了他的命”:<东极岛>与二战中被遗忘的英雄事迹真相》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一部新电影将二战期间数百名英国战俘从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获救的事件搬上银幕。此前,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从海中救起384名英军官兵
1942年10月1日,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正运送1816名英国战俘前往日本的囚禁地。美国潜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发射鱼雷,导致船只在中国沿海沉没。据幸存者描述,日本士兵在撤离前把船舱封闭,将英国战俘困在舱内。
随着“里斯本丸”号沉没,英国战俘试图逃生,却遭到日本士兵射击。此时,来自附近岛屿的中国渔民赶来救援,从海中救起384名英军官兵。这段真实事件成为中国导演方励拍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灵感来源,该片于2024年在中国上映。
英国皇家海军士兵杰克·休伊森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保存的访谈中描述,他听到仍困在船舱中的士兵唱着行军歌曲《远赴蒂珀雷里》。他说:“我至今仍能听到那歌声。在呼救声和哀嚎中间,是歌声。你能从水面听到……那些即将面对死神的人们的呼喊。”
这只是方励在拍摄《里斯本丸沉没》时所采集的众多感人证词之一。他花了近十年时间调查并制作这部纪录片,该片根据历史学家托尼·班纳姆的著作改编。除了口述历史外,他还拜访了罹难和幸存英军的家属,且找到了两位仍在世的幸存者——九旬老人威廉·贝宁菲尔德和丹尼斯·莫利。他也见到了最后一位中国救援者林阿根,当时已94岁。
幸存者们一致表示,这些在香港战役后被俘的英军官兵被关在“里斯本丸”号肮脏的船舱中。当船被鱼雷击中后,一名原为屠夫的战俘用随身刀具割开了帆布,让部分人得以逃出。他们制伏了船上的守卫,但随即遭到附近日本军舰的射击。
救援来自舟山群岛附近的一队中国渔船,他们发现海中有人后展开了救援,成功救起384名英军官兵。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纪录片顾问和制片人的费恩祺说,“船沉没时,海水灌入锅炉室,引发巨大爆炸,引起了岛上渔民的注意。”费恩祺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爆炸将布料包抛入海中,而岛民极度贫困,原本是为捡布料而出海,但看到有人漂浮后,便开始救人。这成了一场专业的救援行动。毫无疑问且得到幸存者证实的是,中国渔船一出现并成为证人,日本军队就停止了射击,开始救人。丹尼斯·莫利虽然是被日本人救起,但他说自己的命是那些中国渔民救的。”
当天,有828名英军官兵丧生,其余获救。这段历史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在纪录片上映后引起中国民众共鸣。如今,商业片《东极岛》希望延续这股热潮。
“中国人展现出非凡勇气”
《东极岛》与纪录片不同,加入了虚构情节:两位英勇兄弟中的一人发现并救起英军战俘,一名女子则率领救援队。
电影中还展示了英军列队向渔民敬礼致谢的情节,导演表示这是根据渔民的口述。“我们为这部电影调研了八年,访问了那些仍在世的渔民。战争时期他们极度贫困,却向英军提供了吃穿。”他说,“我清楚记得其中一位受访者说,一名英军向他敬礼,因为这名英军不会中文,只能用军人的方式表达感激。”
大多数获救的英军后来还是被带走成为日本战俘(有超过700人活到了胜利日)。但是,故事还有一个惊人的转折。在混乱中,三名会中文的英军被藏在岛上的海蚀洞里,之后被护送穿越中国大陆,最终获得自由。“这确实是中国人展现出非凡勇气的行为。”费恩祺说。
他补充道,“里斯本丸”号船长经田茂在1946年被判七年徒刑,而负责运送战俘的日本军官和田秀男则未受审就去世了。根据审判证词,经田表示对战俘遭遇深感歉意。方励的纪录片访问了经田的子女,他们表示,对父亲来说,“活着是痛苦的”。
“里斯本丸”号从未被打捞。费恩祺认为,这段历史鲜为人知有可能是源于双方的谦逊。“我想,远东的英国战俘回国时可能已经是战后一年,他们并未被视为英雄。也可能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谈论自己的经历,只想继续生活。”费恩祺说。
“而中国渔民的行为虽然英勇,但他们只是做了任何渔民都会做的事。他们了解海洋的危险,看到有人落水,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