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无人机行业正在塑造未来
美国《外交政策》季刊网站8月25日刊登题为《未来正由中国无人机塑造》的文章。作者为美国空军退役上校马克西米利安·布雷默和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国大战略计划高级研究员凯莉·格里科。文章编译如下:
上个月,中国举办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示了对发展“低空经济”的雄心。低空经济包括无人机配送、空中出租车和其他无人驾驶航空服务等。此次博览会展示了7座3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氢能无人机,以及大型固定翼货运无人机等。
结论很明显:当美国还在第一次无人机变革中奋起直追时,中国已经在全速前进,引领下一次无人机变革。
这次,变革发生在送货无人机上。与服务于摄影或娱乐用途的消费无人机不同,这些飞行器可以远距离运送数百磅甚至数千磅重的重物。它们在低空飞行,并且越来越多地实现自主飞行。
世纪之交时,美国在无人机创新方面引领世界。美国国防公司是这项技术的先驱,在飞行控制、传感器融合和自主飞行方面有所突破。这一早期创新使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获得了战术优势,并引发了对从农业到灾害应对的无人机应用的更广泛兴趣。三维机器人公司等美国公司在此基础上,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进军消费市场,开发针对商业用户和业余爱好者的产品。
但中国的大疆公司发展得更快。它将硬件和软件无缝集成到简单易用的平台上,通过国家支持和规模化制造削减成本,将四轴飞行器变成了一种全球消费产品。
如今,大疆占据了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美国公司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且仍然主要专注于防务应用。
简言之,美国制造了原型机,而中国打造了工厂和市场。
国家层面的协调支持使中国企业在送货无人机开发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推出了越来越多在有效载荷、航程和续航能力方面与美国匹敌的无人机,在某些类别上甚至超过美国。新的无人机可以处理曾经需要卡车、轮船或大型货运飞机运输的重型货物。
中国无人机不再仅仅携带摄像头,它们现在可以开展食品、药品和电子商务订单服务。顺丰公司使用无人机向偏远岛屿运送货物,中通快递也建立了配送网络。这种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缩短了运输时间,扩大了进入农村市场的通道,建立了更有效的供应网络。
与美国不同,中国认识到送货无人机对商业和国防未来的变革性潜力。它正在快速构建一个完整的低空物流生态系统,包括无人货运飞机、换电站和电动空中出租车。所有这些都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还通过建立专门的试验区、数字交通系统和新的监管框架来应对管理拥挤的低空空域这一挑战。
简言之,中国不仅是在制造无人机,还在打造一个全球空中物流网络和一个可供其服务的市场。这显然具有巨大的商业意义。美国联合市场研究公司估计,到本世纪30年代初,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超过530亿美元,将改变从零售、医疗保健到城市交通的各个行业。中国的早期领先地位使其能够在这一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从而产生经济回报,并加强其对全球供应网络的影响力。
对美国来说,风险不仅在于中国占领市场。例如,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无人机系统和无人机系统交通管理工作组。通过制定这些标准,中国企业将获得显著优势。(编译/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