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机器人革命如何意外拯救地球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8月25日刊登题为《中国的机器人革命如何意外拯救地球》的报道,报道指出,走进工厂大门,在排列着机械臂的墙壁旁,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在中国工业中心广东省,中国迈向机械化的大胆步伐已然演变成一场规模空前、意料之外的环保变革,它将重新定义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
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请注意:这些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不仅加快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而且往往会大力推动生产绿色转型,这有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
以富士康公司深圳工厂为例,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在减少35%材料浪费的同时降低了28%的能源消耗。这些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凭借的是人力无法达到的微观精度,以及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有意思的是,这些可持续发展红利源自效率提升举措的附带效应。
这种趋势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一座座工厂。在中国的制造业走廊,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引领人们走上一条被科学家称为“意外环保主义”的道路。一些绿色技术是在纯粹利益的驱动下诞生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调整生产参数,以确保自动将排放降到最低。它们已经改变了供应链物流,人工智能通过优化路线和预测性维护,将交通运输相关碳排放量大幅降低。
也许最令人惊叹的是,此类机器人开始成为创新的催化剂。在江苏的纺织厂,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开始提出全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减少60%的用水量,并且不使用有毒染料。
制药业是另一个重要例证。中国制药厂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后发现,精确进行自动混合不仅能降低污染风险,还能将化学废弃物减少到原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这场绿色革命的魅力在于其自我强化的特性。随着计算机不断收集环境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出更高级的优化可能性。每一次效率提升产生的信息,都可能引发进一步改进,从而创造一个环保创新不断加速的过程。
这场变革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国界。随着这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绿色技术日益成熟,它们正在被推广至全球各地,这有望帮助新兴经济体在环保方面更快取得进步。绿色转型不仅在重塑中国,还在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技术蓝图。
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环保转型表明,造就绿色未来的或许不是专门的环保项目,而是由人工智能推动的、对效率势不可当的追求。(编译/胡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