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离了中国留学生,美国高校会怎样
《印度时报》8月26日文章,原题:特朗普的学费外交:没有中国(留学生),美国高等教育还能生存吗? 特朗普25日宣称,美国大学仍将欢迎60万中国留学生。但同一天,中国驻美大使馆发文表示,数名中国留学生自休斯敦入境时遭无端盘查、滋扰。其中讽刺意味很浓。就在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称将开始吊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这种对比令人震惊:白宫打着“战略必要性”旗号,对同一群体同时采取邀请、限制与威胁的态度。上一刻,中国留学生还被中伤为破坏美国科研体系的潜在间谍,下一刻却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客户,支撑着依赖学费、在人口结构危机边缘摇摇欲坠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
美国常春藤名校光环背后有个未明说的事实:国际学生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更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生命线”。事实残酷而直白:若没有外国学生,许多美国高校可能连本国学生的招生工作都无法维持。简而言之,美国高等教育的“象牙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留学生的资金支持。
雪上加霜的是,出生率下降持续侵蚀美国大学本土学生入学量。这将严重冲击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结构。影响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更直观地体现在宿舍空置、咖啡馆关门以及依赖大学生态系统的本地工人被解雇。
对华贸易紧张局势依然存在,其中盘算却很明确:美国不能疏远那些为其校园提供资金的群体。华盛顿一边警告“间谍活动”并威胁吊销签证,一边招揽数十万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学费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被视为不可或缺,这令人玩味。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政策制定者是否真正明白其中的荒谬,抑或他们只是更喜欢这场表演。
利害关系远不止学界。国际学生补贴了美国本土学生的机会,为关键产业注入活力,还支撑着相关城镇发展。60万学生计划不仅仅是个新闻,还生动展现出意识形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
若美国想要与中国和睦相处,就应意识到,疏远国际学生的代价可能远大于任何贸易争端。在全球影响力考量中,高等教育的资产负债表与任何关税同等重要。在这本账簿里,排斥的代价远高于接触带来的不适。(作者特丽莎·特瓦里,刘长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