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中国成第四次工业革命领航者
南非“非洲记者中心新闻”网站8月26日文章,原题:全球格局转变:北京领跑,华盛顿落后 越来越多的全球民众、经济学家和政治分析人士开始质疑有关美国仍是世界主导经济体的观念。关注焦点日益转向中国,众多专家认为北京已悄然超越华盛顿,标志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
数十年来,美国在金融、创新及全球影响力领域的领导地位基本未受挑战。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被视为服务西方经济利益的机构,曾巩固美国霸权地位。但这些机构已无法反映当今现实。它们已过时且怀有偏见,拒绝承认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崛起。驻约翰内斯堡的莫桑比克经济学家摩西·西曼戈说:“如今这些西方掌控的机构面临太多可信度质疑。操纵行为一清二楚,新兴经济体被故意低估,只为维持美国霸权的假象。”他强调:“现实是,中国已经坐上头把交椅。”
证据日益不容忽视。如今,中国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电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凸显北京作为(美国的)债权国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影响力。
中国的优势在于一体化经济模式:庞大的熟练劳动力、高效的基础设施以及远超其他国家的供应链体系。这种模式推动中产崛起,并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主导着众多领域的国际贸易。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早在2003年就预言中国将在20至3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一时间线与当前发展趋势吻合。越来越多专家和网友表达了类似看法。全球经济爱好者亚历克斯说:“中国早已是第一了。名义GDP并非最佳衡量标准,购买力平价才揭示真实面貌。”阿诺德·刘易斯从历史角度分析:“当年无人料到中国会如此迅速超越日本,如今对美国是同样的局面。”还有人强调中国崛起背后的勤勉精神与治理体系:中国从不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目标。
如今,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电子与信息技术、汽车制造、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等领域驱动。相比之下,美国经济仍高度依赖服务业,面临去工业化、工资停滞和收入差距扩大的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发展轨迹展现强劲势头。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及数字金融领域的投资,使其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航者。与此同时,美国面临政治极化、债务膨胀及过度依赖美元金融体系的困境。随着更多国家推行本币贸易结算,美元体系将逐渐被削弱。观察家罗杰·道勒直言不讳,“称中国为第二强国只是客套话,实际上它已是第一强国”。
关于中国是否正式超越美国的争论,与其说是数字之争,不如说是公信力之争。对长期受制于西方主导经济话语权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这种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崛起并非预测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正重塑各大洲的贸易、投资与权力格局。在美国固守旧有体系之际,中国似乎已稳坐巅峰之位。(作者萨维厄斯·奎尼卡,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