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世界经济论坛评出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据世界经济论坛网站6月24日报道,随着城市日益互联,协同感知技术正在为汽车、交通系统和应急服务部门赋能,助力实现它们之间的实时联动,在提高安全的同时缓解拥堵问题。而这只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介绍的技术之一。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取得实际成效,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

该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前沿出版社合作编制,重点介绍了正处于拐点的突破性技术,它们背后的科学进步即将实现应用。这些技术因其原创性、成熟度及其发挥深远社会效益的潜力而被选中,充分体现了创新能力与韧性建设的双重进步。今年入选的技术揭示了下列四个领域的重要趋势:互联世界中的信任与安全、新一代健康生物科技、重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与材料的融合。

今年入选的新兴技术延续了以往的主题,再次表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韧性方面的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些领域目前仍在面临各种紧迫挑战,而协同感知、自主生化传感和绿色固氮等技术展示了在上述各领域的持续创新。与此同时,这些技术也表明了各方正在获得更强动力,开发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慢性病、环境影响和基础设施压力等问题。

以下是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1.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在单一材料中实现了电力存储和结构强度的融合,减轻了车辆和飞机的重量并提高了效率。尽管仍处于新兴阶段,但它具有重大的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在得到广泛应用之前,它在性能、安全和监管方面仍存在挑战。

2.渗透能发电系统

渗透能发电系统利用微孔滤膜从水盐浓度差异中产生清洁、稳定的电力。最近材料和设计方面的进步使这项一度停滞的技术重新焕发生机。随着试点工厂的建设,渗透能发电系统有望实现可持续电力、水净化和资源回收,这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更低的成本。

3.先进核能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激增,先进的核技术正在获得发展动力。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和下一代冷却系统等创新有望制造出更安全、更低成本、更可规模化的绿色能源。随着全球投资的增加,核裂变反应发电将引领近期部署,而核聚变反应仍然是零碳能源未来的长期目标。

4.工程化活体疗法

工程化活体疗法是指利用经过改造的微生物或细胞在人体内产生药物,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副作用提供靶向性、持续的治疗。在合成生物学的支持下,这种疗法可以改变慢性病的治疗。其主要挑战仍然围绕安全性、监管和大规模临床批准等问题。

5.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GLP-1类药物

这类药物原本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减肥,因其神经保护作用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方面展现出潜力。初步研究表明,它的好处包括减少脑部炎症和改善细胞功能。虽然结果令人鼓舞,但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措施来确认其有效性和可及性。

6.自主生化传感

自主生化传感器使用无线自供电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全天候监测健康状况或环境标志物。在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的推动下,它们为血糖追踪或污染监测等应用提供实时监控。其主要挑战包括传感器寿命、成本和对转基因有机物的监管问题等。

7.绿色固氮

绿色固氮技术旨在减少传统氨生产的高碳足迹,这对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新兴的方法使用可再生能源、转基因微生物或基于锂的电力系统来更可持续地生产氨。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创新可以使生产本地化,并使农业及运输业脱碳。

8.纳米酶

纳米酶是一种模拟天然酶的合成纳米材料,其稳定性更高、成本更低、功能更广泛。它们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治疗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在环境清理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也是如此。到2034年,预计该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9.5亿美元,尽管存在监管和技术障碍,但纳米酶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9.协同感知

协同感知可将家庭、城市和车辆中的日常传感器连接到人工智能(AI)驱动的智能网络中。这些系统为交通控制、环境监测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提供了实时、共享的决策。其主要挑战包括数据隐私、功率限制以及开发用于无缝传感器集成的多模态算法。

10.生成式AI水印

生成式AI水印可在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中嵌入隐形标记,以验证真实性并追踪来源。随着人工智能内容的激增,这些技术有助于打击错误信息并保护知识产权。虽然该技术正日益得到采用,但逃避责任、缺乏标准和道德问题等挑战仍然需要解决。 (编译/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