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看中国——感受中国发展 传递友谊之声
“世界越不稳定、不确定,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就越容易沦为牺牲品。您认为当前形势下,全球南方国家应当如何维护自身利益?”3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印尼国家广播电台记者马里奥·帕斯卡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提问。会后见到帕斯卡时,他依然很激动,“这是我首次参与报道中国全国两会。对我来说既是一次非凡的经历,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
这不是帕斯卡第一次来到中国。去年,在来华参加媒体交流项目期间,他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中国的点点滴滴: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前惊叹历史的震撼,欣赏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异域风情,体验北京环球影城的奇幻旅程……他还制作了一段动画展示自己的中国之行——地图上,他所去过的中国城市之间航线交错,标记密布。“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去过这么多中国的城市,体验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交融。2024年是我最棒的一年!”他在配文中写道。
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帕斯卡细数回忆里的中国:第一印象是“惊喜”。“北京街头井然有序的交通和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营造出绿色、宜居的城市氛围。”在他看来,这座现代化都市不仅高楼林立,更在可持续发展上倾注心力,让环保与便利同行。
欣欣向荣的乡村面貌也给帕斯卡留下深刻印象。“以前,我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繁华都市,没想到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深处,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在贵州,他走进苗寨,“独特的建筑、绚丽的服饰、地道的美食、精美的银饰……每一样事物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我仿佛走进了一座鲜活的文化博物馆。这是我最难忘、最精彩的乡村旅行体验!”
中国的科技创新也成为帕斯卡报道的重要内容。“我们采访了几家科技公司,看到人工智能、5G技术如何深入社会各个角落。中国的科技成果被很好地应用于服务人民,让大家的生活更便捷了。”帕斯卡对贵州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当他了解到贵州从曾经的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如今的“中国数谷”,吸引了苹果、华为、腾讯等众多科技企业入驻,不禁感慨:“这一转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完成,真是令人惊叹!”
在华交流的4个月里,帕斯卡共撰写了100余篇涉华报道,内容涵盖中国文化、科技、乡村、教育等多个领域,受到众多读者关注,其中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章被浏览4万多次。
回到印尼后,帕斯卡多次受邀在当地大学、电台、媒体同行间做演讲和交流,分享他在中国的经历。不少人纷纷向他询问有关中国的信息,有些朋友已经计划前往中国旅游。
“中国让我看到,一个国家可以既尊重传统,又充满创新;可以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又在开放中自信从容。只有亲自去看、去感受,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希望印尼和中国的媒体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讲述更多合作故事,增进民众相互了解,为各领域合作创造机遇。”帕斯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