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小巨人”企业帮助中国抗风险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8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倾力打造“小巨人” 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小巨人”企业指的是年收入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年利润增长不低于10%、从事研发和相关创新技术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15%以上、至少拥有5项与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5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7月底,中国已培育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国的“小巨人”企业分布于《联合国产业分类》的所有产业门类,并正在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巨人”企业中,有90%满足了本地和全球大公司的需求。
在与美国的科技摩擦日益加剧、与欧盟等更多贸易伙伴的竞争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扶持“小巨人”企业的战略似乎正在取得成效。例如,广西晶联光电材料公司从事氧化铟锡的大规模生产,这是制作智能手机屏幕的一项关键技术。尽管广西拥有丰富的铟锡资源,但中国国内制造商一直在进口加工后的氧化铟锡靶材,它们的价格远高于原材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中国从全球进口的氧化铟锡减少了22%,进口额从2022年的5350万美元降至2023年的4150万美元。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多元化战略——中国“小巨人”企业在减少对中间材料的进口依赖方面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其他“小巨人”成功打入中国关键供应链的例子还包括微构工场(生产用于制作工业原料的微生物)和北京汉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单晶涡轮叶片)等。
除增强中国国内制造能力以抵御外部摩擦外,中国“小巨人”企业走向世界的趋势也值得关注。例如,今年6月,微构工场与化学工业企业索理思(总部位于美国)就绿色创新展开了合作。(作者萨拉·穆吉布,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