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港媒:美对华“认知战”挑动对立难获认同


香港《亚洲周刊》8月5日一期刊登题为《美对华认知作战主引擎 炮制民粹但智库提反思》的文章,作者是丁果。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美国今年大选随着总统拜登退选、民主党“临阵换将”已踏入新阶段,但两党精英对中国的敌意和认知依然高度一致。一方面,拜登在说明退选原委的讲话中,吹嘘在任期内已完全遏制住中国赶超美国的势头;另一方面,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称美国对乌克兰没有兴趣,应该加快政经军东移的速度,对付美国最主要的对手中国。

然而,美国两党精英的对华认知显然没有获得世界的认同。

随着中印崛起,亚洲重新回到18世纪时的世界中心地位。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排名第四,印度也超越英国、跻身世界第五,而亚洲经济总量今年底将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9%,“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随着中印崛起,大量新兴经济体自然要加入新秩序的建立过程。因此,冷战后美苏两极的国际秩序和冷战后美国独霸的世界秩序正转向“多极化国际秩序”。

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国却采取错误方法应对,以谎言来制造“敌人”,培植美国乃至西方国家民众的“仇华”认知,掀起非理性的民粹主义狂潮,来掩盖因自己内政外交失误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民主制度弱化的失误,以此转移选民不满情绪。

例如,特朗普在讽刺拜登辩论失败、面临党内逼宫的时候,用的梗居然是“让拜登继续毁灭美国的选举,让中国再度伟大”。同样,拜登政府也故意用“对第三世界设置债务陷阱”的错误认知作战,来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美国越来越自私的外贸策略遮羞。

美国精英陷于黑白二元对立思考模式的困局,也惯于通过制造敌人来激发国内危机感,给美国政府推动错误的认知作战提供了民粹主义的土壤。不仅如此,当美国当局在乌克兰战争中收获了弱化德法等盟国推动的欧洲战略自主的甜头后,又开始在亚洲推动台海危机以及菲律宾与中国之争的认知作战,企图把中国拉入地缘政治和局部战争的冲突,来拖垮中国和强化自己在亚太的盟主地位,这种对华认知作战挑动了两岸紧张局势和南海地区的动荡升级。

幸运的是,美国国内舆论并非全是跟着最近几届政府(尤其是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错误对华认知)盲目而行。在美国智库的顶尖专家中,不乏有精英在承认中美大国竞争博弈的同时,提出中美共存竞合的政策建议,呼吁建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寻找避免两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例如,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著名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明确同意北京提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思路,认为中美双方应该寻找走出历史诅咒的共存智慧,而不应玩可能导致世界毁灭的零和游戏。也就是说,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要共同思考跨越陷阱的“中国方案”。

另一位著名智库专家、“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承认世界出现权力转移的现象,但反对美国将中国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这样的“中国威胁论”,而是呼吁美中应实现“与他人共享权力”,找到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流行病等世界性课题。他甚至承认中国有两大软实力,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惊人的40年经济建设成就,这两项软实力可以影响和造福世界。

显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美国当今政府的对华认知中,不乏为了选票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政治民粹主义操作,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美国政治精英对两种制度(政治和经济皆然)的良性竞争失去了信心。不过,美国知识界仍不乏有识之士,为美国对华认知和解决中美冲突开出理性和有智慧的处方。

对此,中国也要有所作为,实事求是地讲好自己的故事,承担起大国责任,化解美国政府不正确的对华认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