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报价

二级分类:

香港创业者纷纷“北上”深圳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1日文章,原题:香港创业者北上深圳 中国深圳云集了众多科技企业,吸引香港地区人才纷纷前来创业。香港人才的北上,加速了大湾区融合发展。

郑思怡2021年与商业伙伴投资1000万元在深圳创办创业企业Bays Work加速器。约有50家初创公司入驻于此,其中不乏人工智能(AI)和ESG(环境、社会、企业治理)的企业。每家公司平均有七八名员工,大多是20多岁的香港居民。郑9岁时和家人一起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一边经营回收和处理不合格电子产品的公司,一边投资科技企业。她偶然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创业交流会,感受到深圳的魅力,于是把办公室转移到此。她说:“在深圳,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初创公司,关系都很平等。而在香港……我们(这类小公司)能够接触到大企业的机会很少。”她说,尽管整体工资水平比香港低,但深圳的生活水平更高一些。Bays Work所在园区为加速两地融合,还推出针对香港人的租房补贴政策。

入驻Bays Work的怡家文化的老板吕欣怡2023年成立了一家从事相机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她选择深圳是因为觉得“在这座科技和创业之城有很多机会”。吕出生于香港,高中去了英国读书,2022年从澳大利亚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她说:“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我想亲自去了解这一点。”

受益于改革开放且毗邻作为亚洲金融和贸易枢纽的香港,深圳聚集了不少科技型企业。从香港到深圳,乘坐地铁或公交车只需1小时左右,乘坐高铁大约十几分钟。越来越多香港居民到深圳购买实惠的商品及更好的服务,被称为“北上消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心理距离也正迅速拉近。

(来自香港的创业者)姚震邦在深圳市为港澳年轻企业家准备的孵化基地设立了办公室。他的公司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为在建筑现场和工厂工作的人提供监测是否发生异常的智能穿戴设备。姚在美国读完大学后回国创业。他认为深圳的电子零件供应链完善,生产速度快,性价比高。天空社的主要客户是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基建企业,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出一体化发展政策,对香港企业家的扶持也是其中一环。深圳受到疫情影响一度放缓的发展步伐如今又再次加快,其发展势头不仅吸引大量人才,也令这座城市更具活力。(作者藤野逸郎,严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