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并非美洲“原住民”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5月8日报道,数十年来,作为白垩纪最具标志性的掠食者,霸王龙的血统问题始终是古生物学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它究竟是诞生于亚洲而后迁徙至北美?还是起源于美洲大陆?如今,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阿根廷自然科学博物馆等机构主导的生物地理建模与气候演化研究,为这个谜团带来了全新解答,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霸王龙及其近亲巨型掠食者——神秘的巨盗龙——起源的认知。
研究揭示,霸王龙的直系祖先很可能于约7000万年前通过连接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陆桥从亚洲迁至北美。虽然霸王龙这一物种后来在拉腊米迪亚(涵盖现今北美西海岸的陆地)完成进化,但其“祖父辈”实为亚洲移民。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霸王龙与特暴龙等亚洲物种的关联,更对近期北美地区主张霸王龙起源于当地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通过整合已知化石记录、演化树和白垩纪气候数据的复杂数学模型,研究团队成功重建了地球最著名掠食者的迁徙路线与多样化进程。
但霸王龙并非独自统治白垩纪。与其并行的另一种兽脚类恐龙——巨盗龙,虽解剖结构迥异却同样进化出惊人体型。这些拥有狭窄头骨、超长前肢和35厘米弯曲利爪的掠食者,最终征服了南半球大陆。
尽管与暴龙类存在亲缘关系,巨盗龙似乎遵循着不同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这些生物约1.2亿年前起源于亚洲,随后扩散至欧洲、非洲,最终抵达冈瓦纳超大陆,定居于现今的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可能的南极洲地区。这种广域分布印证了它们在暴龙类未能涉足的区域占据生态主导地位的假说。
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在于,揭示出白垩纪气候变化与这些物种巨型化演化的关联。约9200万年前,地球经历白垩纪温度峰值,热带海洋温度高达35℃。随后的全球降温阶段,恰逢南方巨兽龙等大型掠食者灭绝。
食物链顶端的生态位空缺,为暴龙类和巨盗龙提供了成为超级掠食者并发展出庞大体型的契机。霸王龙最终演化出9吨的惊人重量,而某些巨盗龙体长可达10米,堪比现代轻型坦克。
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成为这些类群的关键演化优势,这可能得益于羽毛或接近哺乳动物的生理机制。与其他热效率较低的恐龙不同,暴龙类和巨盗龙在全球变冷的环境中反而蓬勃发展。
虽然霸王龙数十年来始终是大众与科学界的焦点,但巨盗龙至今仍笼罩着神秘面纱。其化石不仅数量稀少且多为碎片,尤其在可能存在过该物种的欧洲和非洲地区。不过阿根廷与澳大利亚的新发现正逐渐填补这些空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提出,南半球巨盗龙随着冈瓦纳大陆分裂而趋向特化演化。这种地质压力加上缺乏与其他大型兽脚类的直接竞争,使它们成为所在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
这项跨学科研究为我们描绘出掠食性恐龙演化史上更为动态复杂的图景。不仅呈现了跨大陆迁徙与解剖学变革,更揭示了环境与生态因素对中生代巨兽演化历程的决定性作用。
研究同时呼吁学界加强对亚洲地区的关注。研究人员指出,霸王龙的直接祖先的化石可能仍埋藏在该大陆未勘探区域,随时可能再次改写我们对动物王国最著名血统的认知。
正如所有古生物学研究结论,上述研究的结论也将随着未来新证据的出现而不断修正。每一块新化石、每一片骨骼碎片,都可能颠覆我们对这些史前巨兽的现有认知。
对于霸王龙与其巨盗龙近亲,如今浮现的是一段关于迁徙、气候适应与生态竞争的故事。这段史诗表明,即便最强大的掠食者登上王座也绝非偶然,而是演化、环境与机遇共同谱写的复杂乐章。(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