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生

二级分类:

拉美记者访华感慨“现代化”体验


 厄瓜多尔《马纳维日报》网站8月19日刊登题为《来自中国的报道:一次转变之旅》报道,记者为弗雷迪·索洛萨诺。报道编译如下:

午夜将至时,梅塞德丝·皮塔决定提交她的申请,她一直犹豫到最后一刻。“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会选我的。”她反复对自己说,但邮件还是发出去了。一周后,她已坐在电脑前接受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面试;再过一周,护照上就盖好了签证章。

6月22日,她在基多登上了飞机,行李中满载着憧憬。中国在等待着她。

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欢迎了她。在一个她将居住两周的学院里,梅塞德丝遇到了来自拉丁美洲9个国家的其他26名记者。大家口音各异、视角不同,却因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中国。

上午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主题涵盖发展、传播、影视等。主讲人用普通话讲解,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逐字逐句进行翻译。下午,课堂转到户外:长城、茶馆、寺庙,以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街道。

最令梅塞德丝印象深刻的经历之一是到访“竹之城”安吉。“感觉进入了一座完美的城市。”梅塞德丝回忆道。在那里,房屋、家具、器具,甚至梳子都是用竹子制成的。一切似乎都是自然与技术之间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

在一个广场上,她读到一块石头上刻着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个生动的比喻,象征着一种既追求可持续发展,又不放弃进步的模式。

在北京,现代性与近乎戏剧性的场景并存。在市场甚至购物中心里,梅塞德丝发现了讨价还价的艺术。经过一番手势、紧张的笑声和即兴英语对话后,就能收获极大的折扣。

梅塞德丝表示,她在这次旅程中看到了中国完美无瑕的一面:绿树成荫的街头、干净整洁的大道和绝对的安全。一切都井然有序、近乎完美,展现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最好的一面。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有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一成就得益于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的改革。

整个旅程中令她珍视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我们记者之间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我们27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最终感觉像是一辈子的老朋友。”

7月9日,梅塞德丝回到了厄瓜多尔,带回来的不仅有美好的回忆,行李箱里还装着一把竹梳子、几个在厄瓜多尔要价会超过300美元但在北京购买时却不超过30美元的钱包——这些纪念品是她讨价还价的成果。

但最重要的东西都留在了她的记忆里:与同行们的交谈、满目翠绿的安吉景象,以及生活在一个现代化国家的体验。(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