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生

二级分类:

美国青年在行走中感知中国

编者的话:为进一步落实“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重要倡议,今年6月—7月,多个美国青年访问团受邀来华交流。在“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约500名中美各界青年相聚福州,续写跨越百年的中美“鼓岭情缘”;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的近190名美国师生走进多个城市,体验北京中轴线骑行,游览杭州西湖风光,参加“留学上海”交流会;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哈佛大学的师生则与中国石油大学的师生在北京共度为期两周的“未来绿色能源领袖”夏令营……在轻松、友好、开放、包容的氛围下,美国青年在行走中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采访中,他们向《环球时报》记者如此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

在晨间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与刚结识的朋友一起打乒乓球、篮球和棒球,在青年集市体验中国非遗,在鼓岭种下中美友谊树……近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在福州等地举行。约500名中美各界青年共同参加音乐会、“茶与咖啡对话”、纪录片展映等约50场活动,成为今年举办的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中美青年交流活动之一。正如“鼓岭之友”代表、穆蔼仁家族后人穆言灵女士所言,“深厚的友谊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有时候,可能一天、一周内,友谊就会发生。”

穆言灵:探寻鼓岭历史

福建的避暑胜地鼓岭见证了中美人民的友谊传承。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外交官、传教士、医生、教师等来到鼓岭工作、生活,增进了中外人民的相知相亲。近年来,越来越多美国友人的后代来鼓岭寻根交流,“鼓岭之友”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友谊到底是什么?字典里说友谊是一种持久的感情的状态,包括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与他人共度时光、相互信任,这一切都出现在鼓岭”。据穆言灵介绍,她和丈夫穆彼得第一次来鼓岭是2015年,目的是为丈夫寻根。穆彼得的父亲穆蔼仁1940年从美国来到福州担任中学英语教师。二战期间,他加入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抗战。二战后,穆蔼仁在美国结婚,1947年他与妻子前往福州,没过多久生下穆彼得。几个月大的穆彼得被装在篮子里挑上鼓岭。

“鼓岭总是有海上吹来的凉风,夏天凉爽宜人。很多外国人在鼓岭工作了30年、40年甚至50年,外国医生开设诊所,免费帮当地村民看病;老师教当地孩子读书;鼓岭本地人为他们提供各种肉类、蔬菜,在台风刮倒房屋后帮他们重建”。穆言灵说,“我们的祖辈后来离开了鼓岭,但我们这代人再次回到这里。我们还组建了一个团队研究鼓岭文化,从博物馆、图书馆找到了数千件文件、照片、报纸和日记,探寻鼓岭的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也是第一次听到鼓岭的故事。正是那代人培养了中美之间的友谊,我们现在才能这样对话。”美国杨百翰大学大四学生哈莉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的专业是城市规划,她发现,中国人口多、城市大,高铁等公共交通比美国发达。“我非常期待有机会在中国体验高铁,还计划明年来中国读硕士。如果有更多美国年轻人来中国学习,真的会促进交流和改变。”

卡拉:我闻到了茉莉花香

卡拉·卡纳莱斯是一位歌剧演唱家,也是美国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高级顾问兼文化交流特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领导中心研究员。鼓岭之旅,她不仅带来精彩的歌剧表演,还邀请了几名美国大学生和艺术家朋友同行。“我来到福州的第一天,就在历史文化街区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头上戴着漂亮的鲜花。我觉得太美了,便拦住她合影;当我在这里的剧院听到《茉莉花》的时候,我似乎闻到了花香”。卡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亲身经历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就像你之前读了一本童话书,当你真的去了童话里的地方,无法想象那种感觉有多特别。”

“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但我不这样看,人们的共同点其实是共同的感受,我们可以感受到爱、疼痛,音乐等艺术可以让我们去理解共同之处,并团结在一起,更好地看待我们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坚信艺术的力量。”卡拉说。

武当杰克:传承武术文化

一袭道袍,身形高大,长发盘在头顶,这个颇有仙风道骨的西方面孔在交流周活动中引人注目。每天早上,34岁的武当三丰派十六代武术传人杰克·平尼克都会带着中美青年一起学习太极拳、八段锦。杰克用流利的汉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寻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中国武术,他2010年从美国来到武当山,参加了为期5年的传统武术国际培训班,2014年毕业后开始当教练。他在美国、加拿大收了不少徒弟,还在多个社交媒体上以“武当杰克”的网名开账号,做线上教学和直播,吸粉无数。

“我最明显的改变是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都有很大提升。中国武术能帮助很多人改善身体,释放压力,找到自己,我来交流周也是希望推广武术文化”。谈及未来计划,杰克说,“我教了很多学生,但还没有教出一个‘教练’,武当文化要传到下一代,需要系统教学。我期待它能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