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咖啡文化”在中国发展迅速
美国《一周》周刊英国版网站11月11日刊登题为《中国迅速发展的咖啡文化》的文章,作者是查斯·纽基-伯登。文章编译如下:
当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遭遇困难后,该公司正在出售其在这个国家业务的多数股权。
然而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就在这家美国咖啡连锁企业举步维艰之际,中国的咖啡消费量却一直在“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扩张”,目前中国的咖啡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元人民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星巴克20多年前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开业时“声势搞得很大”,包括安排了传统舞狮表演,并吸引了急切地想要品尝卡布奇诺的顾客。
这个美国品牌的到来有助于在一个传统上以饮茶为主的国家“激发起一种在快速壮大的中产阶级中不断繁荣的咖啡文化”,到2017年,这家巨头每隔15小时就在中国新开一家门店。
但是,“数十个”本土连锁品牌在近年“突然涌入市场”,以“大幅度的折扣价”供应咖啡。
据英国《营销运动》杂志报道,2024年瑞幸咖啡在中国开设了其第2万家门店,“仅一年内便将其门店数量翻了一番”,中国的“咖啡市场格局”正由“本土玩家重新书写”。
咨询公司英敏特中国食品与饮料研究总监鲁睿勋告诉《营销运动》杂志,中国咖啡品牌正在“不断推出采用本地配料、草本植物和超级食品的季节性新品”。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报道,市面上有“红烧肉”拿铁或“掺入”中国白酒的拿铁。
没错,茶“仍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然而一些“年轻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正在发现,“咖啡中的咖啡因刺激更适合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场中的压力”。这种趋势也可“归因于生活方式偏好的转变”,因为“更多人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南华早报》称,尽管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首选的饮品”,但“咖啡文化已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据英国广播公司称,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里,随着当地人开始“拥抱户外生活,寻找与朋友家人会面的地方”,一种咖啡馆文化“实实在在地”受到“推动”。(编译/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