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中国高校书写AI全球合作新篇章
据西班牙巴塞罗那24小时新闻网11月10日报道,中国企业开发的先进大语言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开启了以浙江大学为首的中国人工智能(AI)科研、教育和产业体系与西班牙、拉丁美洲合作的新时代。
报道称,浙江大学不仅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驱和人才孵化器,其构建的以教育、科研和产业融合为基础的闭环生态系统也正在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随着“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一个以学术交流驱动、产业实践跟进和深化多边合作的全新全球智能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作为“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和“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的举办城市,来自五大洲百余所顶尖高校的领导者齐聚中国数字经济高地——杭州,共同探讨当今时代的一个核心主题: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
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对话的平台,也是观察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特别是其基于教育、科研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塑造全球技术格局影响的独特窗口。这为探索“中国智慧”如何在智能时代跨越重洋,与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地区建立深刻对话与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报道称,经过多年发展,浙江大学已构建起“专业、学科、平台、教材”四位一体的完整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始终走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前沿。早在2018年,浙江大学就成为国内首批获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2019年,浙江大学创建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形成了完善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报道称,浙江大学的科研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2025年,该校发布了拥有超过20亿个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为解决大模型高能耗问题提供了革命性的算力方案。这种从基础教育到尖端科研的综合性模式,构成了浙江大学持续孕育行业突破性成果的根本性保障。
报道称,DeepSeek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浙江大学构建的集科研、教育和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生态系统结出的硕果之一。该体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从会读书到会创造”的教育理念跨越。
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浙江大学已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纳入90余个本科专业,覆盖6000余名学生。该课程促进了人工智能与环境、医学、人文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报道称,着眼于充满机遇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地区,中国人工智能的合作发展模式正从单纯的技术输出转向生态系统的共建。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在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借助西班牙作为战略桥梁的作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西班牙语世界实现更深层次的本土化和可持续发展。
报道称,2025年的杭州论坛不仅是浙江大学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以开放合作的态度邀请全球伙伴共同构建智慧未来。从DeepSeek的惊艳亮相到全球合作的不断深化,一个以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全球智能新时代正在拉开帷幕。(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