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在620万年前曾彻底干涸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10月2日报道,历经数百万年演变,在如今的红海也曾上演地球史上最极端的自然事件之一。
在地质史上的一瞬之间,红海曾一度消失。取代其标志性湛蓝海水的是一片死寂的盐漠——没有生命,与海洋断绝联系,也没有出口。这段长期未被认知、如今才开始被精准重建的历史堪称地球史上最极端的环境事件之一。
这项由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发表于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同位素分析及微化石研究证实:红海约在620万年前曾彻底干涸。不久之后,印度洋发生的大规模洪水突然淹没了红海,完全改变了当地的地貌,并使其重新与全球海洋相连。
这并非简单的海水退却。研究表明,当时的干涸程度极其严重,导致海床暴露于露天环境,引发大规模侵蚀,盐类和石膏结构被溶解,活跃海洋生态系统的所有痕迹被抹去。数千年间,该盆地逐渐演变成地质意义上的“死亡谷”:一个封闭隔绝的盆地,其上覆盖着数百万年沉积形成的蒸发岩沉积物与盐层。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大规模构造运动。约3000万年前,阿拉伯板块开始与非洲分离,形成了如今的红海。最初它是一个内陆湖泊环绕的狭窄盆地,后来演变为由地中海水源滋养的海湾。然而,在晚中新世时期,它与北方(地中海)的连接被切断,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导致其完全孤立。
到620万年前,红海达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转变为盐漠,与同期地中海遭遇的“墨西拿盐度危机”如出一辙。然而后续发展更为惊人。
在红海南部,哈尼什群岛与曼德海峡构成了天然屏障,将该海域与印度洋盆地隔开。很多年后,一股巨浪冲破火山壁垒,以惊人的力量撕裂地表,雕琢出长达320公里的海底峡谷,至今在深海仍清晰可见。
这场巨流在不到10万年的时间里淹没了整个盆地,以地质学标准衡量堪称惊人的速度。印度洋海水不仅填补了缺失的体积,更将一片盐漠转变为与全球海洋系统完全相连的海洋,促使海洋生物重返此地。
此次事件的规模使红海在地球古地理系统重大变迁中占据独特地位。与530万年前重新填满地中海的著名“赞克尔期洪水”相比,红海事件的发生时间早了约100万年,且动态机制截然不同。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从大西洋恢复了水体,而红海则是通过南部印度洋的一场突发洪水冲破火山屏障实现的。(编译/刘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