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脱贫经验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借鉴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9月29日刊登题为《中国摆脱贫困的秘诀能在巴基斯坦奏效吗?》的文章,作者是扎伊娜卜·阿拉姆。文章编译如下:
贫困牢牢扼住了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咽喉。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学习的榜样。
中国已使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有针对性政策的成果。这些政策采取了适应其情况的措施,建立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并坚定执行和监测这些政策的效果。
自2013年以来,“精准扶贫”一直是一个驱动脱贫的方式。基层官员利用在村庄里的时间,确定绝大多数生活贫困的人员,评估他们贫困的原因及其贫困程度,然后找到以结果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每个官员都有责任为一个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包括实现可持续创收、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从不适合居住的地区搬迁和重新安置、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和提供无息贷款等。整个进展情况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的数据库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将贫困、欠发达地区进行划分,并分别制定针对各个地区的政策。
同样重要的是制定社会保护政策,目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社会保障。中国于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还扩大了为弱势群体提供农村养老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中国目前90%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某种基本社会保险。
虽然巴基斯坦的邻国找到了摆脱贫困的方法,但巴基斯坦似乎仍深陷结构性危机,无法有效应对这一困境。巴基斯坦必须采用一种透明和负责任的制度,以使正在执行的减贫战略有效和可持续。因此,国家实施的政策必须以结果为导向,通过绩效指标跟踪每个家庭的进展,地方官员必须对结果负责。
巴基斯坦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贝娜齐尔收入支持计划,作为其主要的社会安全网项目。该计划是向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无息贷款,并辅以一个退出战略。其他项目包括埃赫萨斯计划,其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同时确保政府为公民提供平等机会,并为弱势的巴基斯坦民众提供可靠的支持系统。这种至关重要的措施应是可持续的长期帮扶,而不是短期救济。例如,强制性的技能发展课程和获得教育,这将有助于巴基斯坦民众打破依赖救济的循环。
巴基斯坦有2.48亿人口,必须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像小额信贷这样的措施必须透明地实施,以便使这些项目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银行利用小额信贷的力量向妇女和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无息贷款,帮助妇女跨越创业的门槛。
同样重要的是公私伙伴关系,政府应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放松管制等措施,使双方合作正规化,这将有助于鼓励私营企业投资农村发展。
贫困阻碍了巴基斯坦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有效地实施了精准扶贫,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可问责和高度透明的脱贫机制。巴基斯坦应当借鉴这种有效的长期战略,从而使自己摆脱贫困。(编译/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