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笔记

二级分类:

研究显示心脏病仍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据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9月25日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心脏病仍是全球头号致死病因,全球每3例死亡中就有1例由心脏病导致。

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周刊上报告称,全球范围内,与心脏相关的死亡人数已大幅上升,从1990年的1310万增至2023年的1920万。

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脑出血、中风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健康威胁。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主编、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哈兰·克鲁姆霍尔茨博士说:“这份报告是一记警钟:心脏病仍是全球首要死因,而且增速最快的是在最无力承受这一负担的地区。”

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补充道:“好消息是,我们知道风险所在,也知道如何应对,如果各国现在就采取有效的卫生政策并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数百万生命将得以挽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估算了1990年至2023年间,包括心脏病在内的375种疾病对20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健康造成的负担。

研究人员称,结果显示,大约80%心脏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损失,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关。伤残调整寿命结合了因早逝损失的寿命年数和因残疾度过的寿命年数,全面反映疾病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情况。

研究人员表示,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高体重指数(基于身高和体重估算体脂的指标)、高血糖、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等。其他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环境暴露,如空气污染、铅暴露和高温等。

研究发现,超重、高血糖等代谢问题导致了67%的与心脏相关的伤残调整寿命损失;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等行为因素导致了45%的损失;环境暴露因素导致了36%的损失。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血管健康指标项目负责人、资深研究员格雷戈里·罗思博士说:“通过以最重要且可预防的风险为目标,实施有效的政策并采用经证实且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努力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补充说:“各国都能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中找到可靠的证据,以及一套旨在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处方’。”

该研究还发现,2023年全球受心脏病影响的人数估计达2.4亿,受外周动脉疾病影响的人数达1.22亿。

在大多数地区,男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女性,且50岁以后风险急剧上升。

研究还显示,心脏病导致伤残调整寿命损失率最低的国家与最高的国家之间有16倍的差距。

罗思说:“我们的分析表明,心血管疾病负担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不能仅用收入水平来解释,鉴于这种差异,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性的地方卫生政策提供了机会,可使其聚焦于与特定人群最相关的风险因素。”(编译/林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