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笔记

二级分类:

十大影响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


 据美国《时代》双周刊8月28日报道,人工智能(AI)正在不断拓展科技前沿的边界:从操控军用无人机、诊断疾病,到设计可分解塑料垃圾的酶。与此同时,面向消费者的聊天机器人每周被数亿人使用,为教育、儿童发展及人际交往带来深刻变革。《时代》双周刊盘点了十大影响未来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1.疫苗研发

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得益于多重因素:多年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强大的政治意愿,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但要将原本15年的研发周期压缩至仅12个月,科学家还依赖于一系列新型AI工具,这些工具在解读病毒基因组、整理临床试验数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类似工具正在助力疫苗研发进一步提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项目负责人蒂莫西·恩迪表示:“今后如果再出现可能造成大流行的病原体,我们完成新疫苗设计的时间或许可以以天计。”该联盟的目标是实现100天内研发并部署新疫苗,恩迪说:“我们已接近这一目标。”

2.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正逐渐成为主流。许多人开始依赖AI聊天机器人,将其视为朋友、心理咨询师甚至伴侣。美国“角色”人工智能公司的角色扮演平台月度活跃用户已达2000万(其中女性用户占比50%),1997年后出生人群占比也达到50%。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凯特·德夫林说:“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一种能带来很多乐趣的消遣方式。”她认为,只要人们清楚AI不具备感知能力,人机陪伴就有其价值。但她同时提醒,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或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在向非治疗用途的AI工具倾诉内心感受时,可能存在被利用的风险。不过,德夫林认为,尽管AI的使用率持续上升,社会仍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平稳度过这一变革期:“我们非常擅长保持‘人类本性’。”

3.野生动物追踪

为监测野生动物,环保人士在全球最偏远的一些地区使用了运动触发式相机。但要从这些相机拍摄的海量图像中筛选出一个有价值的观测画面,往往需要数周时间。而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谷歌等机构合作开发的AI工具,可对数百万张图像进行扫描,动物识别准确率高达99.4%。WWF项目负责人阿比·黑迈尔表示,这大大解放了研究人员,让他们有时间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4.教育

在教育机构努力应对AI带来的挑战的同时,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遍。今年7月,美国教师的工会组织与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微软、Anthropic等企业合作启动一项计划,未来五年内将培训40万名学校教师使用AI。8月,OpenAI宣布与印度政府合作,在印度全国的学校推广其AI技术。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罗丝·勒金认为,学生们大量使用AI,干扰了原本就难以帮助学生胜任未来的教育体系。她表示,变革中也蕴含着新机遇,但要保护弱势群体,就必须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并明确AI的边界。她说:“我们必须弄明白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希望人与AI建立怎样的关系?”

5.循环利用

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超过3.5亿吨。总部位于伦敦的时代生物设计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内森表示,人工智能设计的酶,能将塑料还原为制造它的化学物质。这为只能被填埋或焚烧的各类材料,开辟了无限循环利用的可能。目前,该公司已运用机器学习技术,为三大塑料品类研发出专用酶制剂,它们不仅可分解纺织物,还能处理包装材料等。内森介绍,这家初创企业已获得830万美元投资,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建成首个量产规模的处理设施,预计年垃圾处理能力可达150吨。

6.医疗诊断

能辅助诊断中风、癌症及其他疾病的AI工具,正逐渐成为全球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多个国家的4500多家医疗机构正在使用专门用于解读X光、超声等影像的Qure.ai工具;而Viz.ai的诊断算法,已在美国和欧洲的1800多家医院应用。

AI系统在临床领域同样表现出巨大潜力。在肯尼亚初级医疗服务机构彭达医疗中心与OpenAI合作开展的试点研究中,AI系统已为数千名患者提供服务,并将误诊率降低了16%。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全球整体医疗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7.儿童玩具

AI玩具是一个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例如,美国丘里奥公司推出的AI毛绒玩具,能以符合儿童年龄认知的语言与低龄儿童互动,其中某款玩具的设计与配音,还由音乐人格兰姆斯亲自参与;而“Miko 3”这样的产品则主打辅助学习。今年6月,OpenAI与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达成合作,预计双方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首款产品。

美国全民人工智能组织致力于与各国政府及企业合作,保障儿童使用AI的安全。该组织执行董事安妮-索菲·塞雷警告说,如果缺乏保护措施,这类AI玩具可能会干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发育阶段。她强调,制定相关标准与指南,并与玩具设计企业积极协作,这两点至关重要。

8.地球测绘

今年7月,谷歌宣布推出一款可充当“虚拟卫星”的AI系统。该系统能融合光学、热成像、雷达、气候等各类数据,精准呈现地球陆地与浅海海域的特征。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高级研究工程师克里斯托弗·布朗解释说,由此生成的统一数据集“有助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地球形成全球统一的认知”。

该模型生成的地图,目前已被50多家机构采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学术界可以借助这些地图开展从绘制生态系统与供应链地图,到分析地球变化趋势的各类工作。布朗乐观地认为,通过降低使用门槛,这项技术可以推动“地球科学领域的爆发式发展”。

9.工厂自动化

尽管早在上世纪30年代,生产线上就出现了工业机器人,但直到最近,它们的“大脑”才开始与“力量”真正匹配。在小米位于北京的“黑灯工厂”,虽然灯光昏暗,但高度自动化可以实现每6秒生产一部智能手机,而且仅需少数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监控。

德国科技巨头西门子正在研发AI驱动的工业辅助系统。该公司首席技术与战略官彼得·科尔特表示,这些系统能帮助工程师通过自然语言操控机器人,还能自主识别机械故障,让生产效率提升30%。他还指出,人工智能未来的影响力,将主要取决于对工业领域的改造。“毕竟,工业是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

10.自主军用无人机

过去,信号丢失(通常由高级干扰技术导致)意味着无人机彻底失效。但据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透露,在今年6月进行的“蛛网”行动中,当参与行动的110多架无人机中有部分失去信号时,机上AI系统立即接管了控制权。此次行动摧毁了12架俄罗斯轰炸机,乌克兰数字转型部长米哈伊洛·费多罗夫说,这是AI的战场能力最“生动”的例证。费多罗夫表示,如今的无人机虽能追踪预设目标,但未来型号将朝着自主性更高的方向发展。他说:“本质上,战场局势将取决于谁能在这场自主无人机竞赛中胜出。”(编译/王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