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中国向科技强国目标稳步迈进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登9月18日题为《中国规划十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文章,作者是娅拉·维达尔。文章编译如下:
过去五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科技突破的历史性时刻,在全球舞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成就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一部分。
在18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了过去五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他强调,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中国有着非常明确的愿景。阴和俊指出,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了,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
他说,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成就,巩固了其作为该领域最具活力国家之一的地位。
中国研究人员取得了许多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有可能彻底改变整个行业。在量子领域,中国在保密通信和超高性能计算方面取得成就。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在创新医疗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在材料科学领域,更轻、更坚固的新型复合材料有潜力改变从建筑行业到高端制造的各个领域。
中国也在航天领域巩固了强国地位。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它是中国太空自主能力的象征。另一个里程碑是从月球背面带回样本的嫦娥六号任务,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扩展了人类对月球形成的科学认识,并增强了中国在探月竞赛中的地位。
在通信领域,中国大规模部署了5G技术,使其为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数字医疗和精准农业提供支持,为此所建立的基础设施不仅推动了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帮助中国在新兴技术的全球标准制定中发挥影响力。
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全球领导者。这一增长得益于大规模的创新投资、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成就不仅重塑了全球汽车工业格局,也直接助力中国实现减少碳排放和发展绿色经济的环境目标。
这些成就建立在坚实的研发投入基础之上。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本网注)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除了资金投入,中国如今还拥有全球最多的研发人员,打造了一个能够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强大创新生态系统。
得益于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不断投入,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其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这一排名攀升表明,中国的长期战略正在取得切实成果。这些进步使中国与全球顶尖科技强国并驾齐驱。
另一个亮点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它涉及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显示创新相关活动在产业结构中日益重要。
凭借这些进步,中国巩固了其作为全球主要创新中心的地位。投资规模、产业扩张和企业活力都在为中国引领未来全球经济的雄心提供支撑。
在组织科研和鼓励创新的方式上,中国也持续深化改革。有关部门认识到,仅增加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优化体制机制,以便研究人员、企业和机构能够拥有更多研究自由、健康竞争和激励措施,从而更加快速有效地产出重要成果。为了激励创新,中国推出了“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模式。
这些结构性改革帮助中国创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灵活性和吸引力的环境,为研究人员和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巩固了科学作为经济引擎之一的地位。(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