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笔记

二级分类:

德媒: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凸显中国吸引力


德国“中国平台”网站9月2日刊登题为《中国如何将欧盟甩在身后》的文章,作者是马塞尔·格尔灿纳。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关于多极世界秩序的理念正日益成形。在9月1日于天津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一堂。

北京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推进其倡议,这也给欧洲带来了压力。最新的一个例子是亚美尼亚。多年来,这个处于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之间地缘战略夹缝中的国家一直以欧洲为导向。但与此同时,亚美尼亚也推行一条向中国靠拢的路线。在本届上合组织峰会上,中国同亚美尼亚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北京表示支持亚美尼亚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亚美尼亚外交部长阿拉拉特·米尔佐扬对香港《南华早报》说:“不仅不存在任何针对我们深化关系的障碍或壁垒,双方还都持开放态度且愿意无限制地拓展这种关系。”

中国外交部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该组织,将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合并为统一的“上合组织伙伴”。巴基斯坦和亚美尼亚在峰会期间也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总理莫迪的出席更为此次峰会增添了额外意义。

中国领导人还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出了多项倡议。

即便是北约伙伴也不再自动追随西方路线。

而中亚地区尤其凸显了中国的吸引力。北京为当地的铁路、能源项目和数字网络建设提供支持,而这些项目往往位于欧洲迄今为止极少关注的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经济重心已经明显向东方转移。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扩大其在北非和中东的影响力,投资战略项目并确保原材料供应。

欧洲的问题不仅在于资金或项目的匮乏,还在于行动速度迟缓。中国的外交、投资和叙事相互交织。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颇具吸引力,尤其还因为中国不会设置任何政治条件。而欧盟则依赖价值观、规范和冗长的流程。

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在纸面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实践中受制于官僚作风和成员国之间冗长的协调程序。欧盟成员国外长8月30日在哥本哈根举行非正式会议,寻求能够更快采取外交行动的途径——这也许具有象征意义。(编译/宋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