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穹顶为何只是技术幻想?
法国《回声报》网站7月7日发表题为《防空穹顶为何只是技术幻想?》的文章,作者是安妮·博尔,编译如下:
埃隆·马斯克曾在其社交平台X上宣称:“某些蠢货仍在坚持研发有人驾驶战斗机。”当时他还在美国政府效率部工作,并主张削减F-35战斗机的预算拨款。他更以一张布满数百架小型无人机的网格化天空照片,来佐证其新预言。无人机的扩散确实改变了战争形态。但至少在现阶段,任何无人机集群都无法深入打击伊朗核设施,也无法系统摧毁伊朗政权的导弹发射阵地。
对各国而言,这场正在进行的军备竞赛实为悲剧。传统空地作战规则已被彻底颠覆,新旧战术体系却仍在不断叠加,而非替代更新。尽管现有数百种无人机型号,但它们尚无法完全取代轰炸机、战斗机等传统作战平台,以及空中加油机、卫星链路、雷达、导弹、炸弹、干扰设备和导航系统等配套作战体系。
正如意大利裔瑞士作家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在其新著《掠食者时代》中所强调的:如果我们正目睹战争与专制者的回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技术革命使得进攻远比防御的成本更低廉。
达·恩波利写道:“这一军事逻辑早已为历史学家所熟知:在特定历史阶段,当防御技术的进步速度超越进攻技术时,战争爆发的频率往往随之降低。因为此时进攻成本已高于防御成本。而在另一些时期,进攻技术则占据发展主导。这些往往导致血腥年代的出现,战争频发只因进攻成本远低于防御成本。”
数十年来,核威慑曾有效遏制了潜在进攻者。如今这一战略已然不够。伊朗或俄罗斯版本的“目击者”无人机成本不超过5万美元,而一枚用于防空拦截的“紫苑”或“爱国者”防空导弹的造价却高达100万至200万欧元。乌克兰发动的“蛛网”无人机空袭行动堪称经典战例:仅用117架成本仅数千欧元的无人机,便瘫痪了俄军5个空军基地,致使19架轰炸机及总计23架军机报废,造成数亿美元损失。
陆军方面的专家们指出:“攻击与防御的成本比已达到1∶100。”尽管遭受数十年制裁,连战斗机都无法正常起飞的伊朗,却能在短短十分钟内连续向以色列发射多达547枚弹道导弹。
面对无人机与导弹的狂轰滥炸,特朗普向美国民众许诺打造一座“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其造价高昂得令人却步。而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则要求欧洲各国紧急提升400%的防空预算。
作为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制造商雷神公司的竞争对手,欧洲导弹与反导系统巨头欧洲导弹集团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导弹防御既艰难又昂贵,但确实有效。
以色列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成功拦截90%的伊朗弹道导弹。然而,那些漏网的导弹仍造成伤亡,经济损失保守估计达15亿美元。
然而在乌克兰战场,情况则严峻得多。乌克兰面临的攻击规模超乎想象。俄军每夜发射数百架无人机,旨在扰乱防空系统并消耗其战力,而后再释放最具杀伤力的导弹。
一位空战专家指出:“初期俄军导弹仅直线飞行。但如今其巡航导弹的机动突防能力持续提升,旨在突破‘爱国者’反导系统的拦截。一切变化都极其迅速。最初用干扰措施就能轻易击落‘目击者’无人机,但俄军不断改进技术,其无人机越来越难以被干扰,现在越来越需要依靠战斗机来实施阻击。”
攻防博弈不断升级。令人担忧的是,威胁清单正持续延长:如俄罗斯“锆石”这样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中国人研发的高超音速滑翔机相继涌现。欧洲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拦截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的“榛树”导弹。
法国国防工业处于导弹防御的最前沿。新一代防空系统SAMPT应能比“爱国者”更有效地拦截曾给乌克兰城市造成重创的“匕首”和“伊斯坎德尔”导弹等。但该系统的造价将高达数亿欧元。
正如一位军方人士所指出的,在这个攻击与反击成本失衡的时代,或许我们不得不放弃纯防御原则,转而采取“先发制人”策略。由此,美军选择动用其老旧轰炸机编队来试图消除伊朗核威胁,而非等待那个虚幻的“金穹”成为现实。
对很多国家而言,以进攻作为防御手段将面临道德困境。达·恩波利几乎未留给我们希望:“一个无限暴力的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自由的捍卫者们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似乎准备得异常不足。”(编译/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