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走在机器人科技竞赛前沿
《西班牙人报》网站5月18日刊发文章称,最近,中国华为公司和优必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人形机器人开展合作,不仅面向工业场景,也面向家用场景。此举折射了中国的科技雄心。
文章称,这一联盟旨在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向多种使用场景下大规模应用的过渡。华为将提供其在云计算、大模型以及处理器方面的技术宝库,优必选公司则将带来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项合作的重点也涉及一个新近受到关注的领域,即“具身智能”研发,将认知处理与机器人的身体结合起来。这一努力方向与中国政府推动的更为广泛的战略相一致,自动化被视为应对经济和人口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
据立德机器人平台估计,今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3亿元人民币。据报道,优必选计划在今年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其中包括集成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双足移动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文章指出,虽然目前的应用场景仍主要集中在物流和工业领域,但中期预测显示,机器人将逐步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并最终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称,中国对人形机器人的押注不仅限于私营领域。有关部门已经发布指导意见,要求聚焦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这不仅强调了经济利益,同时也强调了战略利益。
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上,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跑者同场竞技。虽然只有部分机器人成功完赛,但比赛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未来已来。
文章称,虽然取得了进展,但前进的道路并非没有挑战。对某些外国芯片的依赖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仍在影响着中国的人形机器人研发进程。不过,通过华为公司和优必选公司的结盟,中国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引领这场新的技术革命。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在过去数十年间,“行走的机器人”曾长期是科幻小说的题材,但并未成为现实。而如今,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中国的先进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的视频,从跳踢踏舞到跑半程马拉松。
报道称,随着这项技术在中国取得进展,数十家初创公司正竞相制造可以在工厂工作或充当人类助手的双足机器人。
交互分析公司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研究员鲁本·斯克里文表示:“人形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可能会快得多。”
“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科技分析师孙伟(音)说:“虽然通用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中国走在最前沿。”
报道称,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售价仅为1万多美元,这大致相当于一个美国工人的最低年薪。
德勤数字公司的技术专家埃德·格雷格指出:“在零部件成本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集邦咨询的一份报告,有几家中国公司计划今年分别生产约1000台机器人。
报道指出,中国一些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的负责人已参加了由中国领导人出席的座谈会,这表明了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北京已宣布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机器人等产业领域。
报道称,在美国和中国对科技主导地位的争夺中,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另一个前沿阵地。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创立的智库“特殊竞争力研究项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美国可能会在机器人硬件和零部件方面依赖中国,就像后者在商用无人机和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取得的地位一样。”(编译/王萌、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