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坚持自己方针破浪前行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4日发表题为《中国如何抓住欧洲》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楚尔·内登。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经济充满韧性并将长期崛起。在西方苦苦应对“内部危机”之际,中国正致力于经济复苏、科技独立和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尽管面临压力,但中国政府仍坚持自己的方针。
在此背景下,中国最重要的年度政治会议全国两会本周在北京召开。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讨论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前进方向。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尼斯·格林贝格表示,全国人大会议“旨在展示政治团结和确认前进的路线”。
即将举行的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是中国2025年的增长目标。另一个焦点是中国与美国的科技竞赛。中国正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机器人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自己的地位。在华盛顿实施出口限制之际,中国政府正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芯片生产和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的追赶在电动交通领域尤为明显。中国在电动汽车和5G网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航空业的C919客机和北斗导航系统也将挑战国际竞争对手。
这对必须与中国企业竞争的欧洲企业产生了影响。预计全国人大会议将通过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以进一步增强相关产业。
中国不断提升其全球经济和技术地位,而德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调整战略的压力。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新关税。中国作出回应,宣布对美国部分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与此同时,北京正在加大国家支持的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的工业化发展。
对于欧洲来说,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尽管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怀疑情绪有所加深,但与此同时,欧盟也面临着美国对欧洲产品征收新关税的压力。华盛顿正在经济上疏远欧洲,而中国仍然是欧洲的贸易伙伴。
如果欧洲在国际上变得更加孤立,它可能不得不再次与中国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因此,中国两会期间的决策不仅将决定中国国内的政策走向,也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