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二级分类:

研究:欧洲面临“量子寒冬”威胁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8日报道,西班牙和欧盟其他国家正面临“量子寒冬”的威胁。这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特性的科学被认为是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其影响“超过数字技术”。但在欧盟国家,其发展陷入停滞,而美国和中国已经在这一物理学理论的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监管分散、私人投资不足以及缺乏统一战略,都使欧洲大陆有可能再次错过创新列车。这就是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的报告《量子技术:西班牙和欧盟如何寻求成功》得出的部分结论。该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量子革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战略需要。”

量子力学诞生于上世纪初的欧洲,旨在解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读的现象。马克斯·普朗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维尔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和尼尔斯·玻尔为这门能够解释自然的科学奠定了基础,但“量子大厦”的其余部分则由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中国)以两种不同的模式建造:前者采取的是私营模式,后者则采取公共模式。于是,欧洲又一次将发展科学的权利交到他人手中,而上述报告显示,这“有可能改变网络安全、工业、卫生和国防等关键领域”。

这就是该报告提醒要防范“量子寒冬”的原因。该报告的合著者之一、企业家伊尼戈·阿里萨加警告说:“我们利用技术影响的速度还不够快。”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经济事务高级研究员朱迪丝·阿纳尔表示:“归根到底,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将首先由新技术带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新技术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核心。”

该项研究承认,美国和中国在计算和通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认为欧洲在这些领域仍有重新获得战略主权的空间,特别是在量子芯片(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方面。这些技术需要高度专业化,目前全球竞争依然较少,并且对生物技术和国防等领域至关重要。

要想从当前的道路走上正途绝非易事,因为这涉及克服导致欧洲陷入这种依赖局面的种种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包括:缺乏公私协调、知识转移不足、倡议分散甚至支离破碎,以及能够运转的工业生态系统薄弱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报告建议,“明确且集中地承诺投资于科技基础设施,鼓励私人投资,在西班牙等国推广旨在促进量子科技发展的倡议,并在整个欧洲推动出台量子相关法案和建立技术发展平台”。

虽然量子计算一直受到媒体关注,但阿里萨加警告说:“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还需要一些时间。”量子领域非常广泛,除了量子计算以外,还包括量子模拟、通信、网络安全、传感和计量等。在每个层面,都要应对不同的挑战和需求。

报告称,这不仅关系到欧洲在战略技术领域的独立性,还关系到一个未来几十年内在工业、金融、科研、技术和网络安全应用等方面可为经济贡献高达8500亿欧元的市场。

阿纳尔说:“我们已经错过了互联网列车。但在量子技术领域,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因为我们提出的不是设法搭上一列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的列车,而是占据领先地位。量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编译/刘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