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在“汽车国度”买中国车,为什么不呢?
法国“能源知识网”9月11日文章,原题:在“汽车国度”购买中国汽车,“为什么不呢?” 在诞生大众、宝马和奔驰的土地上购买中国汽车?“为什么不呢?”59岁的德国设计师塔约·奥索布微笑着漫步在慕尼黑老城,这里已然成为一座巨大的汽车展台。今年共有700多家参展商来到慕尼黑车展,其中包括14家中国整车厂商和10家欧洲整车厂商,他们试图以涵盖各个价位的高科技车型来吸引民众,两个世界在这里面对面。
一边是中国品牌在欧洲的销量猛增,正在慕尼黑展示其主打车型,其中一款电动汽车起售价仅为2万欧元;另一边是欧洲第一品牌大众,试图保卫自己的“领土”。奥索布对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内饰印象深刻,安全方面也没有怀疑,“既然能在这里出售,自然要符合欧洲标准”。
中国汽车品牌如今掌控着从电池到嵌入式软件的大部分供应链,同时由于中国市场巨大,他们能从更便宜的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中获益。汽车行业专家斯特凡·布拉泽尔说:“最近五年的发展显示,中国人能以更实惠的价格,在技术、质量等方面实现(与欧洲汽车)同等的水准。”
为保护欧洲的就业、限制技术依赖、维护欧洲厂商的形象,欧盟委员会去年宣布对部分中国品牌加征高关税,但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将很快绕过这项限制措施,比亚迪位于匈牙利的首家欧洲工厂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生产。但在布拉泽尔看来,现在讨论所谓中国品牌的“入侵”为时过早。
中国品牌需要与欧洲民众建立“信任关系”、发展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网络,其形象仍有待提升。不过,已经有一些欧洲客户、年轻人和科技迷对中国品牌汽车张开双臂。
欧洲厂商也正效仿中国的数字集成技术,譬如全景投影显示、快充和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并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标准配件,以此来降低成本、缩小技术差距。
法国《回声报》9月10日文章,原题:在汽车制造商的车轮上,中国零配件供应商想要征服欧洲 尽管中国零配件厂商的展位没有整车厂商那么起眼,但他们还是成群结队地前往慕尼黑,参与这场在欧洲举办的大型汽车盛会。
“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已进入高端市场。”展会上,一家欧洲供应商的高管忍不住赞扬,“他们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在所有技术方面都很强大。我们的每一条产品线上都至少有一个强劲的中国竞争对手”。
欧洲车企,尤其是法国的雷诺和斯泰兰蒂斯集团,正在向中国供应商寻求电池和相关的电子配件。这些零配件具有约20%的生产成本优势。考虑到中国本土市场的规模,中国人正在成为赢家。来到慕尼黑后,中国零配件厂商和供应商把目标对准了德国整车制造商。全球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的合伙人亚历山大·马力安说:“他们来到慕尼黑是为了视察欧洲竞争对手,陪同中国整车制造商,会见未来的客户,并开拓市场。”(作者纪尧姆·吉查德,董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