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二级分类:

美媒:歪曲中国影响,美印第安纳州得到教训


美国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信使新闻报》9月11日文章,原题:我们从“中国冲击”中吸取错误教训,印第安纳州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在经济政策辩论中存在一个严重误区,我们从 “中国冲击”及其对美国工厂岗位和社区影响中吸取了错误教训。真正的教训是教育至关重要,而这点显然被忽视了。

2001年美国全面开放对华贸易,中国也逐渐增加来自全球范围内的进口规模。1990年至2007年,美国失去420万个工厂岗位。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冲击”。然而,美国在此期间丧失的大部分岗位都与工厂自动化有关,而非对华贸易使然。

当时美国经济实际上在蓬勃发展。在此期间,美国共创造了2900万个新岗位。可问题在于:这些新岗位流向那些拥有大学学位或接受过高等教育培训的人,低学历的工人被时代抛弃。

在所谓的“中国冲击”影响下,美国的教育鸿沟显而易见,这点呈现在各州和各城市的区域数据中。正是这种教育鸿沟,对美国当前的大部分民粹主义政策辩论推波助澜。那些丧失很多岗位的地方,根本没有为现代经济做好准备。当地中小学教育乏善可陈且效率低下,年轻人的大学入学率极低。且当工作岗位消失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会离开。

来自“中国冲击”的重大教训是,即使面临大量工厂岗位流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能在高学历人口密集的城市过上好日子。大多数印第安纳州人尚未在心理上完成向21世纪的飞跃。     

然而,在所谓的“中国冲击”结束近20年后,美国太多的当选领导人仍在向年轻人灌输这个陈词滥调的谎言。雪上加霜的是,印第安纳州已削减所有类型的教育支出。就在繁荣与良好教育变得如此密不可分之际,我们却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作者是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米勒商学院商业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希克斯,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