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什么世界离不开中国?
美国《选址》杂志7月号文章,原题:为什么世界仍离不开中国 近年来,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抑制了跨境投资增长。中国也受到影响,人们对该国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和成本上升表示担忧。但实际上,中国继续吸引着稳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共记录17036个FDI项目,较上年同期微增0.82%。其中中国占434个,同比增长1.9%,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及印度的0.7%增幅。此外,中国商务部报告称,2024年中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59080家,同比增长9.9%。
这一趋势的关键驱动力是中国战略性转向高端、创新驱动型产业。其传统制造业基础正向先进制造、服务及可持续发展转型。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正成为增长的核心支柱。
中国正逐步摆脱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制造业,转而推动下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
外资企业相应调整布局。汽车和服装等传统行业的投资流入有所下降,而高新技术制造业正逐渐受到青睐。去年该领域FDI达140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1.7%。其中,医疗器械与设备、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出现显著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这一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额再增110亿美元。
除了对新兴产业投资的关注外,越来越多外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它们想要利用中国先进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研发,以支持其国内运营和提升全球竞争力。例如大众集团、西门子集团等。
多个例子表明,中国正日益被视为全球创新的基地。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强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快速的产品开发周期。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将中国列为第11位。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达到约476万件。
中国的人才储备是另一大核心优势。中国培养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数量居全球之首,其高校在全球排名中持续攀升。跨国企业正加强与本地学术机构及创新园区的合作,共同研发技术并获取专业人才。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胡晓表示,在中国,施耐德每个业务部门都配备了独立的研发中心。中国市场的产品迭代速度最快、成本最低、交付速度最快。若一款产品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那么它在国际市场也会有竞争力。
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附加值投资目的地,这得益于稳定且积极的政府政策。今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实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该计划支持外资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与本地企业联合开发,并推动外资参与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政府还扩大了税收优惠政策,简化了特定行业的投资程序,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在地方层面,政府提供针对性激励措施以吸引和留住外国投资者。
这些支持措施正转化为企业信心。据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日本商会的最新调查,过半数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在2025年增加或维持对华投资。同样,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调查报告显示,76%在华英国企业计划维持或扩大投资。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问题已不再是是否留在中国,而是如何通过创新、整合和长期参与创造更多价值。在许多董事会会议室,共识依然是:“下一个中国”依然是中国。(作者米兰达·戴,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