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二级分类:

科技创新正成为“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


以科技创新引领本国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追求,对于群体性崛起中的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织,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之一。寻求技术垄断成为个别霸权国家重塑全球技术秩序的基本逻辑,它们试图维护既有权力格局,将发展中国家推向边缘化位置。作为全球南方天然一员,中国坚定选择推进全球科技合作,与世界共享科技红利。

创新发展是全球南方实现振兴的根本出路。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多点群发,超越了地理空间和资源禀赋限制,这为南方国家转型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例如,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国家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农业、教育和医疗等关键行业的进步。

不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全球创新发展格局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影响力日增的创新孵化器,中国不惧逆流,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以团结协作推动构建平等、包容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与8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有关共建国家启动建设7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持续弥合创新鸿沟,这无疑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加速现代化进程。

去政治化是促进科技合作的必然要求。美国不断将技术竞争政治化、工具化,胁迫盟友构筑排他性“小圈子”,这种阵营对抗思维进一步边缘化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创新需求,广大南方国家只有加强团结、携手共进,才能突破技术霸权主义的封锁,走上自主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追求公正公平和互利共赢,得到南方国家普遍珍视。这些原则和理念超越技术权力争夺的逻辑,摆脱零和博弈的思维困境,更打破了科技与文明交流互鉴的隔阂。当美国等国给全球光伏产业发展下绊子时,中国光伏技术可解广大南方国家燃眉之急;当西方高筑科技壁垒时,第四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经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创新驱动促进非洲现代农业发展,减少非洲的饥饿和贫困。中国正在以科研合作带动项目孵化,以共同发展代替阵营对抗,以规则共建代替技术垄断,让科技进步的红利惠及广大南方国家。

开放合作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但技术鸿沟、数字鸿沟以及智能鸿沟等仍在扩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科技层面的“脱钩断链”等更是加剧着这种趋势。当今世界亟需建立包容共生、互利共赢的创新伙伴关系,更需要以科技文明促进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当此时刻,全球南方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普遍将之视为解决关键发展挑战的必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中国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反对在科技创新领域搞零和博弈,反对把科技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这些主张赢得南方国家广泛赞誉。面对不断演进的科技创新生态,探索和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才能让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惠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中国不仅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等倡议支持发展中国家夯实科技发展基础,还在联合国、七十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平台上为全球南方的科技发展诉求积极发声。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对于自身的发展权和话语权格外珍视。南方国家普遍渴求互利共赢的科技合作,进而以创新解锁发展瓶颈,这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全球科技治理改革凝聚了“南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