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火星未来栖息地可用藻类建造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2日报道,未来火星上的塑料栖息地可以用在火星上生长的藻类建造,而这些栖息地随后还可以用于开展更多的藻类培育工作。这种循环系统的第一步已被证明可以在模拟火星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这可能将帮助未来的开拓者在火星上建立栖息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带什么东西去火星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罗宾·沃兹沃思列出了一份清单:一些藻类、一个小型生物反应器、一台3D打印机,以及几个用生物塑料(源自植物材料)制成的烧瓶状容器。沃兹沃思说,他会在容器中培养藻类,然后用生物反应器将藻类转化为更多的生物塑料,再用3D打印机制造更多容器来培养更多的藻类,如此循环往复。
他说:“该理念就是,你用一种材料来建造你的栖息地,而这个栖息地可以由生物本身构成。你可以创建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沃兹沃思及其同事已经演示了这个循环的第一部分。
他们在由1毫米厚的生物塑料(PLA)制成的容器中培养了绿色藻类杜氏藻。为了模拟火星环境,他们将每个容器放置在一个实验箱中,箱内的压力约为地球大气压的0.6%,二氧化碳含量超过98%。在10天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发现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度与更接近地球的环境条件下相当。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阿莫尔·梅内塞斯说,3D打印生物塑料栖息地的想法大约十年前就有了,但这项新实验表明,这些栖息地确实可以支撑生命。“这非常令人兴奋。前往火星并在火星停留大约需要几年时间,所以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带上,”他说,“该实验表明,生物塑料有可能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支撑生命,而且在火星停留期间,很多有用的物品可以由生物塑料制成。”
研究团队成员、同样来自哈佛大学的拉菲德·奎尤姆表示,该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数年来用不同容器设计和细菌菌株开展实验。他说:“无论身为物理学家、工程师,还是行星科学家,我们都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如何让地球以外的环境更适宜居住。”
现在,该团队希望在实验中引入更多地外元素,方法是在真空中测试材料,模拟没有大气层的行星或卫星,并将这些材料送到沿着低轨道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上。
沃兹沃思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基础研究课题。它当然对于未来让人类在地球以外生活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个基本课题,它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方式。”(编译/王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