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企业竞争力来自两个关键管理模式
雅虎新闻网日本版5月21日文章,原题:支撑快速和灵活的中国式管理的两个关键是什么? 许多中国企业在决策速度、灵活性和突破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持续投入研发、以客户为导向进行改革的中国企业,早已展现出了国际竞争力。随着数字化带来产业结构转型,如比亚迪、小米等中国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利用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从2020年左右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软件驱动型经营”和“生态系统驱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在日本,“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概念虽然已确立,但我想强调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就以软件为起点,并一直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
像比亚迪、小米等公司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利用软件的特性创造“连接”和“快速进化”,同时与客户、合作伙伴形成共赢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这种竞争模式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优势所在。那么,中国企业是如何实现这种竞争模式的呢?关键在于“不同时间跨度的兼容性”。
软件可以呈指数级发展和扩张,这一点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就可以看出。相比之下,硬件的扩展速度有限。日本许多制造企业将其竞争优势建立在基于硬件的管理系统上,因此,它们很难在现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响应数字化所需的速度和灵活性。人们常说,日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仅限于改进现有系统,而不对其进行改造”。
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除了原有的短期优势“速度”和“灵活性”外,还致力于吸收日本企业中长期优势的“技术开发”和“知识积累”等能力,以推动经营变革。正是因为能够兼容短期和中长期这两种不同的时间跨度,比亚迪、小米等中国企业实现了飞跃发展。
近段时间,日本车企与中国IT巨头合作,生产中国专用的电动汽车,是因为日本企业认为,在中国积累的知识经验可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这些经过打磨的管理系统,将为日本企业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作者冈野寿彦是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经营学教授,李晓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