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空间站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7日报道,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科研人员在中国空间站发现了一个微生物新物种。
据报道,这个微生物新物种被命名为“天宫尼尔菌”。它是一类已知的陆地细菌的新变种,是在空间站的一个舱内发现的。
最近,科研人员在《国际分类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公布了这一发现。
研究报告指出,了解空间站长期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的特征,对于保护航天员的健康和维持航天器的功能“极其重要”。
报告补充说,天宫尼尔菌有巧妙的机制来适应极端空间环境——这一发现可能会对现实生活产生许多影响。
例如,天宫尼尔菌具备卓越的应对空间环境中氧化应激的能力,并在辐射损伤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特征。
报道称,破译天宫尼尔菌的生存机制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特定的微生物控制策略,为航天、农业和医疗等领域提供精准的干预思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随着空间站的长期运营,围绕微生物的活性物质、基因资源和代谢功能的研究有望迎来一次“大丰收”,这也将为地球上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称,这项研究是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的一部分,该项目关注空间站长期运行期间的微生物动态。
据报道,这个微生物新物种是2023年5月采集的,当时在中国空间站上的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驻留期间,他们利用无菌采样擦巾对空间站舱内表面微生物进行在轨采集和低温储存,之后将样本带回地球。
在地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组测序和代谢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这些样本,最终确认了这一独特物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说,此次发现的天宫尼尔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产芽孢细菌,隶属于细胞杆菌科尼尔属。科研人员指出,与近缘物种相比,天宫尼尔菌在适应空间环境方面表现出色。
报道称,空间站中微生物的生存通常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微重力、辐射和密闭环境等复杂条件的相互作用。然而,它们并不容易被杀死,因为它们以韧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而闻名。(编译/马丹)